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说:“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食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的中国,有多少地方符合“纵欲汹汹,各食其能,各谋其力”?从房价到教育,从职场到商业,再到社交圈子,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功利打交道。 有人追求权力,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名声,有人追求各种虚荣。每个人都想着“先活得好,再想别人”,这没错,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如果整个民族的选择都是这个方向,如果大多数人都只在乎“赢”,只在乎“效率”,只在乎“利益最大化”,那么就会出大问题。 王教授说得很明确,这样的民族,内不能安,外不能立。意思是说,内部不团结,外部不受尊重。 你想啊,如果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只在乎自己的得失,不顾道义规则,那合作就难以形成,信任也难以建立。 企业里,人际关系变得精明算计,朋友关系容易虚假,社会规则变成了“谁能踩着谁上去”。内耗一旦开始,民风一旦扭曲,整个国家就像一个没有润滑油的机器,摩擦大、效率低、容易出故障。内部一乱,再强的军队、再大的经济体量,也撑不起国家的稳定。 更可怕的是,外部也难以立足。王教授提到的“外不能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期不顾道义而获得真正尊重。 国际关系讲究信任和规则,如果你总是重功利、轻道义,别人会警惕你、排斥你,甚至趁机压你。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在于GDP和军力,还在于文化底气和道德底线。 如果你没有道义作支撑,再强大的武器、再厚的金库,都是空壳。别人不会因为你厉害就敬你,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孤立和被动。 这就是王教授要提醒我们的。道义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民族的根。它不是说你要去做圣人,而是说在社会运转的过程中,有些底线不能踩。 有规则就有秩序,有秩序就能合作,有合作就能创造价值。如果每个人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社会就变成了短视的利益追逐场。 你可能今天赢了,明天就会输;你今天得到别人信任,明天可能失去所有信用。长远来看,这种重功利轻道义的社会,是没有稳定性的。 我们再对比一下历史。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因为功利至上、道义缺失而陷入困境。社会风气一旦偏离道义,权力就容易被少数人操纵,财富就容易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社会矛盾就会被放大。 看似表面风光,实际上暗流汹涌。反过来,那些民族道义感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即便外部环境艰难,也能在压力下保持团结和尊严。道义是内在稳定的根,是一种长期竞争力,远比短期的功利追求更可靠。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追求财富、追求发展。王教授也没说中国人不能有欲望,而是强调欲望必须有界限,道义必须被守住。 如果一个民族连底线都不在乎,只想着怎么快点赚钱、怎么快点出风头、怎么快点赢,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人心不稳,社会不稳,国家就难稳。你可以短期富起来,但长期却可能掉入信任缺失和矛盾堆积的陷阱。 说到这里,我想再把话拉回到现实。你看看今天的社会,不乏一部分人把“效率”和“成功”当成唯一价值标准,这不是坏事,但如果道义被完全抛在脑后,那结果肯定不妙。 社会需要规则,也需要信任,需要一种稳定的文化认同感。如果大家都只想占便宜,只想赢,那些所谓强大,其实只是表面的数字游戏,终有一天会因为内部失衡而崩塌。 王教授的提醒,是针对整个民族的。他用“纵欲汹汹、各食其能、各谋其力”来形容今天的社会状态,用“内不能安、外不能立”来强调后果。听起来严肃,但实际上很现实。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社会上很多问题,其实都源于同样的逻辑:过度追求功利,忽视道义,结果人人自危,社会缺信,国家也缺底气。 真正的强大,不是银行账户有多厚,不是军队有多强,而是民族坚守道义和文化信仰的能力。 一个重功利、轻道义的民族,即便经济再发达,军力再强大,也无法真正安定,也无法在国际上获得长久尊重。想让中国真正强大,不能只看数字和表面,而要看内心和底线,看社会风气和文化根基。 守住道义,民族才有根;守住文化,国家才有魂。这才是强大的真正含义,也是王德峰教授想让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