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到新疆去 衢州援疆特别报道]她是当地的高考状元,浙师大毕业后放弃了公务员身份选择回新疆当了一名讲解员

无人机掠过天山南麓,雪峰巍峨,戈壁苍茫。

这里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古丝绸之路的“棋眼”,紧邻吉尔吉斯斯坦的边境小城。

若你以为此地只有壮阔风景与多民族风情,便与一场惊人的文化奇迹擦肩而过。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疆乌什县林基路西街16号7.1米高的孔子像上,路过的一名小学生对着雕像笑呵呵地说出《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像的身后是乌什县南孔儒学文化园,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县级儒学馆——乌什县南孔儒学馆。

万里外的衢州南孔文化,正在这个天山南麓的边陲小城悄然生长。

衢州是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也是声名远扬的围棋发源地,著名的“王质遇仙,观弈烂柯”故事就发生在衢州城南的烂柯山。

乌什县是衢州市对口援建地区。

这里留存着万里长城最西烽——别迭里烽燧和燕泉山摩崖石刻等20多处历史遗迹,见证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壮举,也留下了西汉大将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

2004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衢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衢州要挖掘好文化内涵,打好‘两子’文化品牌,围棋文化要进一步提高运作水平,开展一些有影响的活动。”2005年9月,习近平同志第五次来衢州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落下去。”

这些年来,衢州市援疆指挥部以“两子”(孔子、棋子)文化这个纽带,通过文旅互动、产业合作、教育援疆等形式,让江南文脉在西部边陲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文化润疆的生动图景。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边疆小城。

回乌什去

乌什高考状元,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阿地拉的选择

长于乌什学于浙江的新疆姑娘

成为南孔文化传播使者

“衢州援疆指挥部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32岁的新疆姑娘阿地拉·阿不力米提是南孔儒学馆的一名讲解员,自儒学馆开馆以来,她就以自身的经历向每一位参观者讲好南孔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增进两地群众的认同度、亲近感。

阿地拉9岁那年父亲因病突然离世,留下有基础疾病的妈妈照顾她和5岁的弟弟。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在2012年的街头看到“浙江援建”四个大字,从此和衢州结下不解之缘。

那一年,阿地拉成为乌什县高考状元,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弟弟也考上了阿克苏最好的高中。一家人高兴之余却为学费发了愁,因为仅靠妈妈的微薄收入,只能供一个人上学,四处求助无果后姐弟俩必须有一个人放弃学业。

“妈妈让内向的弟弟休学打工,我拒绝了,选择自己放弃,准备到超市里找工作。”去超市的路上,阿地拉远远看到一栋建筑上写着“浙江援建”,心有不甘的她决定最后拼一把,摸索着走进了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向当时的指挥长徐登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你放心,我们党,我们政府,不会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贫困上不起学。”阿地拉至今都忘记不了当年徐登富对她说的话,此后一个月她成为指挥部里的小跟班,并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实习工资,共计2500元。

开学前,指挥部将学费送到阿地拉的手上,让她顺利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四年后,同时考上浙江省机关公务员和杭州一所名校教师的阿地拉,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回乌什还是留在浙江,如何抉择?

“衢州的干部都能从万里之外来支援和帮助我的家乡,我又怎么可以不回去呢!”回到乌什,阿地拉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始终铭记指挥部恩情的她将这份爱传递了下去,资助班里两名贫困生。

2021年11月,乌什县南孔儒学馆建成开馆,阿地拉再次迎来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讲解员。

“在学校,影响的只是一个班学生,在儒学馆可以影响一群人,一城人。”阿地拉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一次授课,把听众当成自己的学生,据统计开馆以来,365天免费开放的儒学馆每年要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阿地拉说,一些孩子已经来过四五次,可每次听都那么认真,眼睛里都是对优秀文化的渴求。

“儒学馆一楼主要讲解儒学、丝路故事和戍边历史,二、三楼是‘六艺’体验项目,那些来得次数多的孩子我劝他们直接去玩体验项目,可都不答应,一定要再听一遍讲解。”阿地拉说,通过讲解和沉浸式体验,孩子们不仅认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傲,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渴望长大后走出去看看大好河山。

除了讲解员,阿地拉还是乌什县8090南孔文化宣讲团的一员,这个讲解团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为宣讲主题。

从农村巴扎到学校课堂,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阿地拉这位新疆姑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献上一场场精彩的宣讲,践行着自己南孔文化传播使者的使命。

一年级刚入学先学作揖礼

南孔文化遍地开花

乌什南孔儒学馆只是儒学文化在当地落地生根的一小部分,它所在的区域2023年按AAAA级景区标准建成乌什县南孔儒学文化园,文化园以南孔儒学馆、南孔儒学研学基地、图书馆、科技馆为主要内容,为参观者带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学习,为各族群众提供了阅读、学习、成长的综合性场所。

如今,在乌什县9平方公里的城区,随处可见南孔文化元素,南孔文化已经融入这座小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6座南孔城市书房建在多个热闹点位上,每座书房占地约32平方米,配置2000多册图书、期刊等,采用智慧化管理。群众可以通过刷身份证、读者证、二维码进入书房无偿借阅图书,实现数字图书馆与南孔文化阵地“二合一”,也初步形成了便民“15分钟城市阅读圈”。“空暇时,我会陪着孩子一起去附近的南孔城市书房看看书,可以安安静静地待一个下午,无论我还是小孩的知识面都可以开拓一些。”住在乌什第二中学附近的居民阿依努尔说。

在乌什城区景观河燕泉河边的南孔文化景观长廊,居民茶余饭后前来散步时就可感受南孔文化熏陶。

为推动文化资源下沉,衢州援疆指挥部在阿克托海镇库木齐吾斯塘村,打造了以南孔文化为主题的智慧新村,在村内布局南孔文化长廊、有礼广场等,赋能数字农业、智慧治理等新要素。

“我们还在当地推行‘有礼’教育,为县、乡学校树立孔子像、打造孔子广场,开展‘有礼学校’创建,‘南孔三礼’(开蒙礼、明志礼、成人礼)进校园,引导学生知礼、明礼、学礼。”衢州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乌什·衢州小学,一进校门,就能看见左边竖立着一座5米多高的孔子雕像,雕像周围的围墙上写着《论语》的章节。雕像对面,与之相呼应的则是一座刻有“一所最有礼的学校”的石碑。

“我们一年级刚入学就会学习‘作揖礼’,平时通过点朱砂、正衣冠、诵经典等活动了解孔子儒家文化,还会和衢州当地的学校连线共同读《论语》。”五年级学生王柯伊最喜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段文字,这也是她的学习态度。

在校园外,乌什的南孔文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上个月,以“儒学共鉴·文明互融”为主题的“儒学大家谈”之中国—中亚文化交流活动在乌什举办,孔子第76代嫡长孙(南宗)孔令立等多位重磅人物到场交流儒家文化。

去年,衢州援疆指挥部引进了中国首部南孔文化题材音乐剧《南孔》,先后在新疆乌什影剧院、阿克苏地区影剧院、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开展5场巡回演出,反响强烈。

《南孔》的主演们更是和乌什县的孩子进行零距离互动,引导他们学习、传承儒家经典,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南孔儒学夏令营、《论语》诵读大赛、儒学剧大赛等活动,则让南孔文化更是持续涵养着乌什各族群众。

“15年来,衢州一直坚持以文化加深衢乌人民友谊,以文化加强两地合作交流,以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经过指挥部一批接着一批的传承,一任接续一任的努力,乌什大地上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文化认知持续深入。如今南孔文化润疆已经作为衢州援疆标志性成果,形成衢州文化润疆‘乌什现象’。”衢州援疆指挥部上述负责人说。

走出乌什

乌什·衢州小学张鹏宇:“我代表中国乌什队”

今年8月,这座常住人口仅数万的小城,竟迎来中国围棋界的“顶流阵容”:常昊、俞斌、丁浩齐聚;烂柯杯、衢乌杯、农心杯、棋圣战半决赛等国际级赛事连番上演。

乌什,成为新疆首个承办国际围棋赛事的城市,也让“围棋热土”的称号传遍四海。

何以至此?答案藏在一组令人惊叹的数据中:2024年,乌什培训围棋爱好者超2500人,500多名青少年获得定级,围棋人口渗透率达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今年更有6名乌什小将打入省级八强。

连围棋世界冠军丁浩都感叹:“这些小朋友实力非常强,很多孩子接近业余5段水平,对杀时完全不怂!”

中国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说:“国际大赛放在新疆,这是第一次,围棋的火种已经播下……”

走出天山

一枚棋子

成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机票

乌什县是衢州市对口援建地区。

2023年,衢州市第十一批援疆指挥部把围棋这一“子”带到了乌什。那年,刚上二年级的乌什·衢州小学男孩张鹏宇第一次在学校接触到了围棋。

“围棋一共有361个交叉点(目),黑棋拿到185个交叉点就能赢,白棋要177个”“下围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锻炼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这个说起围棋头头是道的四年级男孩,在今年8月5日刚结束的首届“衢乌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青少年围棋邀请赛上,和“中国乌什队”队员一起拿下了季军。

“对战了4个人,整体水平都很高,我拿了2分。”说起自己的战绩,张鹏宇还是挺满意的,用他的话说,技不如人不抱怨不可惜,下围棋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

今年暑假,11岁的维吾尔族女孩阿萨乃提·努尔东江结束了为期6天在衢州集训的围棋夏令营,这也是她第一次坐上飞机“走出”乌什。

夏令营的主场地是衢州柯城区中国围棋少年体育学校(衢州葛道),前身为衢州葛道围棋学校,2023年经中国围棋协会授牌升级为国家级青少年围棋训练基地,算得上围棋界的“黄埔军校”。

从行程单上看到,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6天时间里,满满的都是循环赛、复盘讲解、专题讲座,作为外行人的我不免替她感到“枯燥无聊”,但小姑娘却露出维吾尔族姑娘最为朴实的笑容,“很好玩!遇到了很多围棋高手,学到了很多技巧,而且还去了孔庙、水亭门,好多好多地方,浙江城市真的很干净。”阿萨乃提说自己还收到了当地小朋友送的礼物,是一个以当地有名的围棋高手为原型做的玩偶。

1996年出生的吴菲菲是此次夏令营的带队生活老师,也是乌什·衢州小学五年级3班的班主任,她说,“20多个去交流的孩子都是我们‘选’出来的精英。对于我们乌什的孩子来说,能第一次坐飞机走出去就很不容易。

围棋进课堂

边疆

一座最有礼的学校

乌什·衢州小学的前身是乌什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33年。

2018年7月,衢州援疆指挥部斥资1700万元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并由衢州市教育局托管,更名为乌什·衢州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1122名学生,教职工76名,专任教师66名。

“在衢州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和新疆围棋协会支持下,2023年下半年,围棋作为正式课程进入我们学校。”学校副校长陈晟杰是衢州人,在乌什待了六七年,他说,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围棋是必修课,每周开设两节,入门后有兴趣的学生,可在三、四年级报名兴趣班深造,周末也可以报名围棋文化馆的围棋课,全部都是免费课程。

来授课的围棋老师都是新疆围棋协会的老师,属于全职授课,很专业。

在校园里,围棋元素更是比比皆是:教学楼前“一座最有礼的学校”石碑旁,是去年刚建成的围棋广场,“有时候孩子们会在石制棋盘旁,以黑白石子对弈。”

衢州援疆教师老周说,他清楚记得两年前刚带围棋课时的场景:孩子们连“气”和“眼”都分不清。现在呢?光今年就有6个乌什孩子打进新疆青少年围棋赛八强。这次冠军指导课的消息刚放出,80个名额5分钟就被抢光,还有家长开着皮卡车从300公里外的阿克苏赶来。乌什的基层围棋馆这两年更是不断完善,建成衢州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乌什分中心、中国围棋少年体育学校乌什训练基地、新疆围棋协会围棋师资培训基地,为围棋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阵地。

如今的乌什有了自己的围棋协会,制订《乌什县围棋发展工作计划》,全域推动围棋广场、围棋教室、国学馆、国学小书房和“有礼三园”建设,让更多群众了解围棋、参与围棋、支持围棋、发展围棋,打造新疆的围棋高地、“全国围棋之乡”和面向中亚的围棋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