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融合医学专业特色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立足医学教育本质,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创新性地将生命教育作为关键纽带,通过系统化设计、平台化构建、品牌化实践,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

聚焦核心,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学校着力打造“同心讲坛”“同心书架”“同心沙龙”三大核心平台,使其成为凝聚共识、滋养心灵、促进交融的坚实阵地。打造“同心讲坛”,以崇高精神凝聚共识。学校紧扣医学与民族团结主题,汇聚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邀请赴边疆、基层服务的优秀医务工作者,讲述他们守护生命健康的感人故事,使“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与民族团结精神深植学生心中。组织“中华医学的多元与共融”系列讲座,带领学生了解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等多领域文化,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增强文化自信。将“生命伦理与民族情怀”融入新生入学、毕业宣誓等重要仪式,强化医学生对于生命平等、职业神圣的集体认知。走进大运河江苏段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从绵延千年的运河文化中读懂生命之流如何跨越时空、融汇贯通。建优“同心书架”,以文化浸润滋养心灵。学校通过“同心”专题阅读空间,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浓厚书香氛围。精选藏书,常态化开展“共读共享”计划,发布主题书单、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在共同阅读、交流探讨不同文化对生命的礼赞中,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做实“同心沙龙”,以深度互动促进交融。沙龙以小范围、高频次、深互动为特色,成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举办“我的家乡我的民族”文化分享会,学生们通过展示服饰、分享习俗、介绍特色医药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解。紧密结合专业学习,开展“跨文化临床沟通案例研讨”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专业语境下思考生命尊严与民族团结的实践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针对性地开展学业帮扶与生活适应座谈会,及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传递学校关怀温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深化内涵,打造“六同”品牌实践体系。学校以“六同”活动为抓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认同。“同上一堂生命大课”凝聚集体共识,通过共观民族团结故事、共宣医学生誓言,强化了“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集体记忆。“同读一本经典好书”营造书香氛围,使学生在共同汲取知识养分的过程中,搭建起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同唱一首团结之歌”以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演唱,传递了跨越民族的温情与勇气。“同过一个传统节日”增进了文化认同,中华传统节日与民族风情展示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多彩,激发了爱国情感。“同赴一场青春盛会”锻造团队精神,运动场上的协作拼搏、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让各族学生在汗水与欢笑中深化了友谊,见证了多元青春的绚烂绽放。“同谈一次暖心话语”构筑了情感纽带,精准关怀与支持,于细微处体现了育人温度,巩固了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

专业赋能,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着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实现共同体教育“润物无声”。教学中,突出强调医疗公平与文化敏感性护理,将尊重不同患者习俗内化为医德教育核心,培育了学生平等仁爱的职业操守。通过剖析国家实施的健康扶贫、疾病防控等项目,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维护各族群众健康权益的决心与成就。“融合”的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正如不同形态的生命之花,在这里交错生长、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图景。柏萍万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