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53年,陈景润毕业后分到北京四中教书,学校却因口齿不清辞退他。之后他摆摊租书

1953年,陈景润毕业后分到北京四中教书,学校却因口齿不清辞退他。之后他摆摊租书,艰难度日。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他得到了去厦门大学工作的机会。 陈景润拎着一个旧布包,站在北京四中的门口,校门外的梧桐叶子落了一地,他低头看着自己那双磨得发亮的鞋,门卫朝他喊,陈老师你来的早,陈景润点点头,声音闷在喉咙里,像是被堵住的水管,吐不出来。 办公室里,校领导低着头翻着一叠纸,叹了口气:“陈老师,您的课程反馈我们收到了,学生对于您的讲课方式有些意见,特别是发音清晰度,您自己也知道,咱们学校教学质量要求很高。” 陈景润握着椅子的手指开始发抖,他咬着嘴唇,试图解释,咬字却像是石头卡在口腔里,吐出来的词别人听得费劲,校领导摇头叹气,说:“很遗憾,学校决定终止您的教职。” 回到屋子里,陈景润把讲义摊在床上,手背遮住眼睛,窗外传来小贩的吆喝声,他那天晚上没吃饭,肚子叫了整整一夜。 没有办法,陈景润拎着行李回了老家,家里的灶台冷清,父亲问他能不能再找份教书的活,陈景润摇头,嘴角抽动了几下,什么也没说。 好好的一个大学生,结果连工作都找不到,父亲郁闷的坐在门前直叹气,陈景润一言不发的在屋子里看着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冬天的凉意侵入他的身体,父亲弯着腰在厨房给他煮着药,陈景润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自己分文不挣,还要父亲来照顾自己。 为了补贴家用,他在镇子口摆了个小书摊,书架是用破木板搭的,书是家里和亲戚们凑出来的,左手捏着皱巴巴的租书票,右手在口袋里摸着零钱,来租书的是镇上放学的孩子,小孩盯着书名问:“叔叔,这本能看几天?” 陈景润点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孩子凑近了才听清。 书摊旁边是卖烤红薯的小贩,香味飘过来,他闻着肚子咕咕叫,却舍不得花几分钱买一根,天黑了,摊子收起来,他把书包回家,母亲见他瘦了不少,悄悄在晚饭里多舀了一勺粥。 有天清晨,陈景润的大哥回家探亲,看见弟弟缩在院子角落里整理书摊,递给他一个热包子,说:“老二,要不要试试再去厦门?也许还有机会。” 陈景润低头啃着包子,摇摇头,心里清楚,厦大早已换了新老师,哪还有他的位子。 1955年春,王亚南校长去开会,在饭馆里去偶遇陈景润的大哥,饭桌上,大哥说起弟弟的事:“他当年在厦大,数学全校第一,毕业却因口齿问题被辞退,现在在北京摆摊租书,日子过得很苦。” 王亚南放下筷子,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陈景润?他怎么会混到这地步?” 大哥苦笑着说,天才也得吃饭啊,您能不能帮帮他。 没过几天,陈景润正蹲在路边整理书摊,突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是王亚南校长,西装整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王亚南弯下腰,和他面对面说:“小陈,厦大还缺个图书馆管理员,你愿意回去吗?”陈景润愣住了,几秒后点头,眼角红了。 回到厦大,他住进图书馆楼上最小的宿舍,书桌靠墙,窗台上堆满数学书,王亚南走进来,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安心做学问,别担心其他。”陈景润点头,手指在桌面上画着公式。 厦大的日子比摆摊时好一些,图书馆的工作清闲,他晚上钻进书堆,白天帮忙整理资料,有时候同事路过,见他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嘴里念念有词,王亚南在办公室听同事议论,说陈景润怪,生活习惯差,王亚南挥手,别理他,让他安心研究。 1956年,陈景润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内容是改进华罗庚关于数论的成果,他用铅笔在稿纸上一遍遍演算,深夜两点还在推公式,隔壁老师敲门问他要不要一起去食堂吃夜宵,他摇头,继续写。 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华罗庚的注意,1957年初,华罗庚亲自写信给厦大,邀请陈景润到中科院深造,王亚南把信递给他时,陈景润抖着手拆开,信纸上写着:“你有天赋,来北京继续研究吧。” 他坐上北上的火车,带着一本厚厚的数论教材,和一只几乎写秃了的铅笔,火车轰隆轰隆地驶过长江,陈景润靠着窗户,脑子里装满公式,那一刻,他觉得未来突然变得清晰了。 进入中科院后,陈景润如鱼得水,他的论文被国际数学界关注,成了华罗庚最看重的弟子之一。晚年时,他回忆当初在北京街头卖书的情景,说那段日子最难熬,但也最能让人咬牙坚持。 陈景润的一生,起伏跌宕,从厦大到中科院,从摆摊到科研巅峰,他的故事其实远没有结束,对中国数学的推动才刚刚开始。 参考信源:陈景润曾失业摆书摊 是谁改变了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