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河南,结婚车队经过村路口,竟然碰到白事队伍!伴郎立马下车,拿出一张红布遮住白事队

河南,结婚车队经过村路口,竟然碰到白事队伍!伴郎立马下车,拿出一张红布遮住白事队伍,让婚车先行,对此白事主家也很善解人意,不仅没计较,反而主动让队伍靠边,拍摄者:按当地习俗,伴郎随身都带有红布,结局皆大欢喜! 老辈人常说红白事遇上是“犯忌讳”,可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人觉得比起那些“忌讳”,人和人之间的体谅才更实在。 那天上午,一支白事队伍正缓缓赶路,4辆黑色轿车跟着,车尾贴的白色纸花在风里轻轻晃,副驾上的家属眼眶红红的,偶尔抬手擦眼泪——他们要送家里老人最后一程。 老人之前瘫痪在床九百多天,前几天深夜走的,按当地规矩停灵几天后,这天正要去墓地。 没走多远,对面忽然拐来一支婚车队伍,一共6辆,头车引擎盖上用玫瑰和百合拼了心形,车窗贴着“永结同心”的红贴纸,车里还飘着喜庆的婚礼曲子,新郎坐在副驾,时不时整理领带,看得出来很着急接新娘。 两拨队伍在一个丁字路口停住了——这条路宽不足5米,平时两辆车会车都得有一方先靠边,更别说现在加起来10辆车,根本没法错开。 路边的人都停下脚步,远远站着看,没人敢上前插嘴。 这时,白事队伍里走出个攥着红色小册子的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记录下葬流程的,他慢慢走到路口中间。 接下来,婚车里下来个伴郎,快步跑到头车后备箱,从一堆红色礼盒里抽出块红布。 那布不算小,1.5米宽、2米长,边缘缝着金色流苏,布面上还隐约能看见暗纹喜字。 他又喊来另一个伴郎,俩人各抓着红布的一角,走到两拨队伍中间,把红布高高举起来,像一道临时的红色屏障。 后来听人说,这红布是当地的“讲究”,叫“避冲”,说是能隔开红白队伍的“气场”,既不怠慢逝者,也给新人讨个吉利,而且伴郎带红布不是临时想起的,出发前新郎妈妈特意叮嘱他带上,就怕半路上遇上特殊情况。 婚车开始慢慢动了,司机没敢按喇叭,车里的婚礼曲子也关了,生怕打扰到白事队伍。 路过白事队伍的时候,新郎从车窗里递出去两盒喜烟,白事那边的人接了,还朝着婚车说了句“祝你们白头偕老”。 等所有婚车都开过去,伴郎才把红布叠好放进后备箱,白事队伍这才重新启动,朝着墓地的方向走。 后来有记者找到白事主家,主家说,其实当地老规矩是“红让白”,按说红事队伍得在白事队伍前面放鞭炮或者鞠躬。 可那天看婚车队伍里的年轻人都挺着急,总看时间,想着“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耽误人家”,就没按老规矩来,还笑着说“那些年轻人可能不懂这些规矩,不知者不怪”。 这事传到网上,评论区吵翻了。 有人说“逝者为大,送殡的时间是固定的,婚车应该让白事队伍先过”。 有人反驳“结婚的吉时是按生辰八字选的,错过了就没法改了,白事让行没毛病”。 也有网友分享自己老家的办法,有的地方讲究“桥上红让白,路上白让红”,看相遇的地方定谁先过。 其实这样的事之前也发生过。 有一年,一支8辆的接亲车队和送殡队伍在一条4米宽的乡间小路上遇上了,那条路两边都是农田,没地方错车。 而且当地规矩接亲车队不能走回头路,送殡队伍也不能中途停下,两边都没法退。 最后新郎主动下车,给白事主事的鞠了个躬,把情况说清楚,白事那边就指挥车往田埂上靠,有的车轮都压到田里了。 等送殡队伍全过去,新郎还托人给白事主家送了水果和慰问金。 还有一次,接亲车队和送殡队伍在一座桥上遇上了,当地的规矩是“桥上红让白”,可送殡主家看新人着急,主动让车队先过,新人下车鞠躬致谢,事后还特意托人送去了慰问品,两边没闹一点矛盾,周围的人都夸他们明事理。 说起来,这些事里没有谁是“必须”让谁的。 有人打破老规矩体谅新人的急,有人主动退让尊重逝者的重,也有人各退一步互相着想,最后都顺顺利利的。 老规矩本来是为了图个顺心,可真遇上事才知道,比起“该谁让谁”,人与人之间的体谅才是最管用的。 一块红布能隔开两拨队伍,却隔不开互相着想的心意,你让一步,我退一点,再难的事也能顺顺利利解决。 那么对于此事,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