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治病,一定要先辨别患者体质的虚实。不能让实证更严重,也不能让虚证更虚弱,关键是疏通气血,让它顺畅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正是《素问》中强调的辨证施治的核心要义。
很多医生一遇到老年人就诊,就动不动开温补的药方,而“补”这个字,又恰好是老人爱听的。
他们却不知道,老人的脾胃功能已经衰退,吃进去的食物在胃里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容易凝结成痰浊,阻碍气机运行。气一旦瘀滞不通,多余的气就会转化成内热。
所以治疗老人的病,和治疗小孩有些类似,应当以清热、疏通为主,这完全符合中医经典的宗旨——六腑的功能是传导消化食物而不储存,“通畅”是它的核心作用。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生长千年的树木,常常会自行燃烧。”这是因为树木内部的阴液耗尽后,阳气过盛引发火情,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常年使用的沟渠,必定会堆积很多淤泥堵塞水道。人们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把“纯温补”当成治疗老人疾病的唯一方法了。
医学家张子和说过:“高明的医生会先处理实证,再调理虚证;水平一般的医生,有时治实有时治虚,没有定法;而糟糕的医生,只会让实证更实、虚证更虚;还有一种医生,只敢用补药治虚,却没能力处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