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8年,太平公主在一个夜晚宠幸了四名男子。第二天清早,丫鬟们低着头去整理房间时才发现这四名男子早已经没了气息。丫鬟们静悄悄地收拾完房间就出去了,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公元698年,长安城夜色如墨。太平公主府邸的卧房内,烛火跳跃,映照出四具年轻男子的躯体,他们横七竖八地倒在奢华的地毯上,面色青紫,早已没了呼吸。空气中弥漫着脂粉与死亡混合的诡异气息。 天色微亮,侍女们低垂着头,悄无声息地推开房门,眼前的景象让她们早已麻木的心再次一颤。公主仍在锦榻上安睡,仿佛昨夜的一切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梦。侍女们不敢言语,熟练地将尸体抬走,清理房间,抹去所有痕迹,动作娴熟得令人心惊。 这样的场景,在公主府已非首次。是什么,让大唐帝国最尊贵的金枝玉叶,武则天与唐高宗唯一的嫡女,变成了这样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冷酷权贵? 故事,要从她失去第一个挚爱开始。 太平公主的少女时代,并非如此。她曾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甚至一度被母亲武则天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皇太女”,继承大业。为了躲避吐蕃的和亲请求,武则天让她短暂出家为道士,道号“太平”。 但这不过是母亲权谋棋局中的一步棋。 真正让太平公主品尝到人间烟火和幸福的,是她的第一任丈夫——薛绍。 那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相遇。在上元节的灯会上,太平公主掀开车帘,恰好与一位武官打扮的英俊男子四目相对。 那人正是薛绍,他高大俊朗,气质不凡。少女情窦初开的心,瞬间被俘获。 武则天拗不过爱女,应允了这门婚事。婚礼的盛大超乎想象,仪仗队伍的火把甚至烤焦了万年县衙沿途的树木。婚后,太平公主与薛绍琴瑟和鸣,恩爱异常。 她为他生下两子两女,过着她一生中最安稳、最幸福的时光。她以为,岁月将永远如此静好。 可她忘了,自己生在帝王之家,母亲是正一步步走向权力顶峰的武则天。 垂拱四年(688年),薛绍的兄长薛顗卷入了琅琊王李冲的谋反案。尽管薛绍并未参与,但武则天早已对这门亲事心存芥蒂,认为薛家门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她抓住这个机会,毫不留情地举起了屠刀。 薛顗被处死,薛绍受牵连下狱,被判“杖一百,饿死于狱中”。 消息传来,正怀有身孕的太平公主如遭雷击。她日夜期盼丈夫归来,等到的却是冰冷的死讯。她捧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在绝望中流产。 挚爱的丈夫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饿死,腹中的孩子也随之而去,这种双重打击,彻底击垮了曾经天真烂漫的公主。 她开始恨,恨母亲的冷酷无情,恨皇权的嗜血本性。 武则天或许对女儿心怀愧疚,为了弥补,她打破常规,将太平公主的封户从三百五十户骤然提升至一千二百户,财富与荣耀堆积如山。但对于一个心死的女人来说,这些冰冷的数字又有什么意义? 更让她绝望的是,母亲很快为她安排了第二段婚姻,对象是武家的武攸暨。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联姻,旨在巩固武周王朝的统治。 为了让太平公主顺利嫁过去,武则天甚至不惜处死了武攸暨的原配妻子。 面对母亲不容置喙的命令,太平公主放弃了抵抗。她顺从了,但她的心,也从那一刻起彻底扭曲。既然幸福无法自主,那便用权力填补空虚;既然真情会被碾碎,那便用放纵麻痹自己。 自此,长安城里那个温婉贤淑的公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生活荒唐的“镇国太平公主”。她开始大肆豢养面首,府中美少年云集。她将自己精挑细选的男宠张昌宗献给母亲武则天,既是讨好,也是一种无声的示威和报复。她用母亲给予的权力,模仿着母亲的生活方式,一步步走向权力的深渊。 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握在手中的权力。武则天去世后,她扶持哥哥李显登基,又与侄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权势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她,距离母亲当年的宝座,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的升迁,皆看她的眼色。 她的野心如烈火般燃烧,与同样雄才大略的太子李隆基形成了尖锐对立。 姑侄二人的权力斗争,将大唐帝国拖入了新的漩涡。太平公主收买人心,安插党羽,甚至计划废掉太子。而李隆基则不动声色,暗中积蓄力量,等待致命一击。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先发制人,迅速清除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大势已去的太平公主逃入南山寺,三日后才出来,最终被赐死于家中。 她的一生,从一个渴望爱情的少女,到一个权倾朝野的公主,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是皇权的无情吞噬了她,还是她自己选择了被权力异化? 或许,从薛绍惨死狱中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