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月6日,乌克兰无人机从本土起飞,跨越乌拉尔山深入俄罗斯秋明州,成功袭击距乌边

10月6日,乌克兰无人机从本土起飞,跨越乌拉尔山深入俄罗斯秋明州,成功袭击距乌边境超2100公里的安蒂平斯基炼油厂,实现对亚洲范围内俄目标的首次跨洲打击。这并非孤立行动,10月初一周内乌军接连打击俄5座大型炼油厂,6天内摧毁5600万吨年产能,使俄炼油能力累计损失过半。其打击模式已形成“本土远程发射+敌后秘密渗透”双轨体系,依托国产“海王星-D”“火烈鸟”等导弹及长航时无人机,结合境内特工网络实施精准打击,背后是北约导航支持与自主军工体系的支撑。与此同时,俄军远程打击能力急剧萎缩,9月导弹发射量骤降,图-160战略轰炸机被迫转移至远东极地规避风险,而乌军本土武器占比已超40%,正通过“前线消耗+后方经济绞杀”掌握持久战主动权。 乌克兰此次跨洲无人机打击,标志着其远程作战能力从“区域袭扰”升级为“战略破袭”,更折射出俄乌战局的结构性逆转。这种以炼油厂为核心的系统性打击,精准掐中俄罗斯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命门——短短两月内俄38%炼油产能受影响,每日损失百万桶加工能力,直接引发燃料供应危机与财政收入下滑。而“双轨打击体系”的成型与本土军工的崛起(如射程3000公里的“火烈鸟”导弹量产),打破了俄军对纵深安全的垄断认知,迫使其一再收缩战略资产。相较于乌军“精准绞杀”的主动性,俄军因制裁导致的产能枯竭与发射平台损失,使其陷入“被动防御-实力缩水”的恶性循环。这场攻防转换不仅重塑了战场态势,更证明现代战争中,技术自主性与打击精准度已成为比国土纵深更关键的制胜要素,俄罗斯的“安全区崩塌”实则是其战争潜力衰退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