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抖音流量命门,变了

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

题图|现场拍摄

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红年度聚会,扎扎实实让海宁感受到了短视频浪潮的冲击。

赶在国庆节前夕,抖音将海宁盐官古城装扮成创作者线下交流会,放眼望去,满街都是惹眼的网络潮人,有人悠然开启直播打卡,有人与粉丝热情合影,还有人不断轮换角度拍摄素材,热闹氛围弥漫古城。

夜幕降临,古城中的演唱会、红毯表演、开放麦及烟花秀相继上演,即便绵绵细雨与拂面凉风催人加快脚步,但水雾氤氲的古道上,仍有行人三五成群驻足。立于雨中,仿佛能听见时间也随之哗哗作响,为这场线下交流会添了几分诗意。

事实上,从快手包下乌镇、小红书包下复兴岛,到如今抖音聚集创作者于盐官古城,“包一座城、盘一座岛整活”已成为当下互联网企业的新潮流,既展现出行业活力,也透着经济上行的阔气。

聚于线下的创作者们,或是俊男靓女、或是行业翘楚,摇身一变更是互联网坐拥千万粉丝的“名人”。据虎嗅了解,过去一年,抖音平台的优质内容播放量同比提升了160%,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增长了220%、是普通内容的17倍;其中,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类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翻番。

单从上述数据来看,抖音生态似乎比外界认知的更加多元、丰富,但这背后是创作者在内容生态的“丛林法则”中不断浮浮沉沉——尤其,当抖音内容生态越发“枝繁叶茂”,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顶流”则成为其中流砥柱。

随着内容数据曲线越发陡峭,平台也在推动AI创作工具的普以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抖音副总裁陈都烨透露,近半年,抖音平台上使用AI创作的稿件量增长了91%。此外,抖音精选APP即将推出AI伴读、AI笔记等功能,并持续升级AI效果产品创作工具、虚拟创作平台等,进一步丰富创作手段。

一个有意思的切面是,85%的万粉以上青年创作者将抖音作为起步“跳板”——这是过去一年,抖音内容发展的一大趋势。

算法至上?

一提到算法,网友往往神经紧绷,担心自己的信息茧房愈发密不透风;实际上,创作者之于算法的焦虑更甚。

在“算法分配流量”的表象下,本质是用户兴趣的动态流转:从代古拉K到毛毛姐,从邱勇到张同学,从刘畊宏到王心凌,从小杨哥到董宇辉,当超级主播渐次退居幕后,普通人也可能成为踩中社会情绪的“幸运儿”。

上述叙事是长期以来外界对抖音算法的主流认知,但虎嗅与抖音业务团队沟通后发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诚然,推荐算法本质是一套高效的信息推荐系统,但在抖音的实际应用中,推荐系统至今仍采用“机器学习+人工导航”的协同模式进行治理。

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抖音推荐算法包含召回、过滤、排序等核心环节,核心逻辑是“学习用户行为”。

具体而言,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方法涵盖多种技术模型:协同过滤(通过分析用户相似兴趣推荐内容)、双塔召回(将用户特征与内容特征分别输入两个模型“塔”,快速匹配潜在感兴趣内容)、Wide&Deep模型(兼顾“广泛推荐”与“深度精准推荐”,既推送用户熟悉的内容类型,也探索潜在兴趣)——这些算法能在“完全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找到兴趣相似的用户并推送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算法如今几乎不依赖对内容和用户“打标签”,而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神经网络”,经大量数据训练预估用户对内容的偏好程度,再将排名靠前的内容推送给用户。

“用户长期价值,是抖音推荐算法的‘北极星指标’,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目标。”刘畅表示,抖音现阶段更关注用户长期价值,而非平台短期数据。为此,算法会综合考量完播率、评论、点赞、对作者长期消费、分享、跟拍等多项目标,力求计算出更符合用户长期需求的推荐结果。

甚至,为引导算法打破“信息茧房”,抖音在多目标建模体系中专门设置了“探索维度”:

一方面,对用户已表现出的兴趣,通过“多样性打散”、“多兴趣召回”、“扶持小众长尾兴趣”等方法,控制相似内容的出现频次,推送更多元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随机推荐、基于社交关系拓展兴趣、搜索与推荐联动、“不感兴趣则不再展现”等方式,帮助用户探索新兴趣,让用户主动行为反哺推荐系统,实现更个性化、更多样的推荐。

按此逻辑,算法能学习、预估用户行为,但外界担忧:机器终究无法精准理解内容语义,若存在内容理解不足的情况,是否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

对此,抖音生态运营经理陈丹丹解释,创作者上传内容后,会先进入机器识别环节:若内容含高危特征,将被直接拦截;若未命中高危特征但模型判断存疑,会转至人工审核;若问题概率较低,则获得基础流量进入下一环节。此外,若视频被举报、评论区出现集中质疑或流量激增,均会触发人工复核。

需强调的是,内容若在任一环节被判定违规,系统会立即停止进一步推荐与分发,避免不良内容扩散。

同时,内容审核并非依赖纯经验判断,而是包含异常感知、标准定义、机器识别、人工研判、风险处置等标准化流程,且始终遵循两大准则:

一是所有平台内容均需经过评估,流量越高的内容,评估次数越多、标准越严格;

二是推荐治理与内容审核均采用“机器控广度+人工控深度”的协同模式——机器负责处理海量数据(如推荐环节的内容召回、审核环节的全量稿件筛查),人工聚焦专业判断(如推荐环节的策略调整、审核环节的疑难内容研判),二者互补以兼顾效率与精准度。

新上线推荐子系统

如今,抖音不再温吞吞的局部“修补”,而是针对性进行深度优化,核心方向之一是让优质内容获得更多流量。

抖音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表示,“关于‘什么是优质内容’,我们内部曾进行过深入讨论——由于不同人对优质的定义存在差异,很难仅凭单一标准界定,最终达成共识让特定领域的‘懂行用户’去筛选优质内容。”

据虎嗅了解,这一策略的落地路径清晰:先从用户盘识别出在特定领域有经验积累的“懂行用户”;再通过这些用户的互动行为精准筛选出具备领域专业性的优质内容,让这些内容获得更多、更精准的流量。

“这个推荐系统的目标很明确:把用户选出的好内容,用最适配优质内容的方式分发出去。我们发现,这套优质分发系统对用户体验也有显著的正向帮助。”贾贝贝补充道。

具体来看,抖音优质内容识别机制核心是“基于用户行为精准判定”:以摄影摄像领域为例,若用户高频收藏某作者的教程、积极与其交流创作技巧,该作者会被认定为优质创作者;延伸至物理、医护、财经等领域,在相关视频下发表专业评论的用户,其后续互动行为也将帮助平台发掘该领域的优质内容。

虎嗅获悉,抖音平台每天有近1亿用户,在自己懂行的领域通过互动行为参与优质内容筛选——他们用收藏、点赞、评论等产品交互与作者沟通,成为平台筛选优质内容的“助力者”。

与此同时,为让优质内容获得更精准的流量分发,抖音官方升级了优质内容的推荐机制。

一个重要动作是,抖音在推荐系统中内置了一个专门服务于优质内容的推荐子系统,这个推荐系统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标记”的优质内容,匹配最合适的分发方式,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质内容与优质内容之间的PK,最终从所有的优质内容中,找到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精准推荐。

目前,这一策略已取得阶段性正向反馈——据虎嗅了解,升级优质内容推荐机制后,平台的流量稳定性同比提升了15.9%;但流量稳定性对创作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稳定性增强的同时,新作者的获粉难度也随之加大。

针对这一问题,抖音的应对策略是“严控非原创内容,将流量向新作者倾斜”:仅2025年上半年,抖音非原创内容的流量占比下降47%,新作者的成长速度因此大幅提升。

绕了一圈,从内容生产到推荐机制的优化,抖音内容生态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抢占新质生产力”展开——毕竟,这些新质生产力对抖音至关重要,尤其在AI降低创作门槛的当下,既能高效产出优质内容,又能精准契合“懂行用户”的筛选标准,正是短视频平台未来竞争的核心壁垒。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随着短视频浪潮重塑流量格局,受众对视频内容的质量与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这倒逼着抖音持续打磨团队的“持久战”能力,推动内容生态形成“优质内容→精准分发→用户认可→更多优质创作”的良性循环,试图以此开创短视频行业的新作战模式与新治理理念。

这一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溯字节跳动在数十个赛道的辗转腾挪,“携流量重塑格局”是其最具颠覆性的力量。即便部分业务暂时不被看好,但其业务团队的首要任务始终是“留在牌桌上”。

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市场与公众对其成长的预期,即字节跳动依旧是一家向上攀爬、充满可能性的公司——而这,正是字节跳动能成为行业“鲶鱼”,在各领域左突右奔的底气所在。

评论列表

丹娜
丹娜 8
2025-10-10 05:57
也就是说,这个霸主,可以迅速控制和缓慢改变每一个手机端客户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想想也挺恐怖的。
夏代
夏代 2
2025-10-09 13:08
不过我不知道字节跳动,对于自己生成的大模型文本,是否能够追溯始末的。
奥利奥波波冰
奥利奥波波冰 2
2025-10-09 11:41
流量来源于高质量的正向原创,而不是抄袭+低俗+脑残文案
☆雪♂天♀使
☆雪♂天♀使 1
2025-10-09 15:02
一大群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大集会,如果趁这机会搞个封闭,全集中起来断网一年,社会风气会好得难以想象,踏踏实实做事的会多几十倍,孩子们也听话努力多了,生产力立马上几个台阶信不信?
流言飞语ing
流言飞语ing 1
2025-10-10 10:41
游戏二次元有什么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