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嘴硬了? 美媒开始承认了!   2025年7月,《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

云景史实记 2025-10-07 18:12:11

终于不嘴硬了? 美媒开始承认了!   2025年7月,《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的文章登上首页,作者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直言不讳地指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经济体量早已超越美国,而这场由技术驱动的超越,比20年前的制造业冲击影响更为深远。   这篇报道打破了美国媒体圈长期的“选择性失明”,成为美媒对中美经济格局的一次公开认输。 先得把那啥 “购买力平价(PPP)” 说明白,不然好多老同志可能听着迷糊。这东西其实特简单,就拿咱常吃的汉堡举例子,中国一个汉堡卖 23 块人民币,美国卖 5 美元,那按能买到的汉堡算,1 美元就该顶 4.6 人民币,这就是 PPP 的意思。 用这法子算 GDP,才真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实力,因为它不管汇率怎么波动,只看老百姓手里的钱能买到多少东西。 可美国媒体以前就憋着不提这个,一门心思抓着汇率算 GDP,为啥?因为按汇率算,他们的数字好看啊,能继续装 “世界第一”。 早在 2014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明明白白说了,按 PPP 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了。可那时候美国媒体跟没看见一样,该吹自己多厉害还多厉害,全是 “选择性失明”。 直到 2025 年 7 月,《纽约时报》那篇《中国冲击 2.0 比上一次严重得多》的文章登上首页,作者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这俩研究中美经济的老手,总算说了句实话:中国经济体量早超美国了,而且这次的冲击比 20 年前猛多了。这哪是简单的承认啊,分明就是没法再嘴硬后的公开认输。 要说这两次 “中国冲击” 的差别,那可太大了。20 年前的 1.0 版本,咱确实是靠人多、成本低,走 “量大管饱” 的路子。 那时候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马丁斯维尔,大半城人都靠家具厂吃饭,北卡罗来纳的海波因特市还敢叫 “全球运动衫之都”,结果全让咱中国的便宜货冲垮了,1999 到 2007 年美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都没了。那时候的冲击,说白了就是抢了些低技术的饭碗,美国还能把产业挪到东南亚去躲躲。 可 2025 年这 2.0 版本,早不是靠便宜吃饭了,全是技术硬实力说话,这才真戳中了美国的痛处。你看看数据就知道,2025 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占了全球的 58%,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都多;光伏组件出口量能到 200GW,占全球市场份额 75%,这都是实打实的技术领先。 山东有家叫锐图激光的厂子,做的金属加工设备,性能跟德国货差不多,价格却只要十分之一,就算美国加了关税,当地客户还是抢着订,因为根本找不到能替代的。 这跟 20 年前卖衣服家具能一样吗?以前是拼力气,现在是拼脑子,美国最引以为傲的 “技术老底儿” 被咱动了,他们能不慌吗?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现在的供应链早就跟中国绑死了,想解都解不开。2025 年美国加了关税后,想找中国之外的工厂做定制机械,要么交货期拖三个月,要么质量差到没法用,佛罗里达有个客户直截了当说 “找不到替代品,真离不了中国工厂”。 为啥?就因为咱有全球最集中的产业带,山东聊城的轴承、济南的激光器、珠三角的电子元件,配个配件半天就能齐,改个设计一周就能落地,这效率越南、印度想追都追不上。 美国本来想靠关税逼企业离开中国,结果 2025 年制造业反而又丢了 3.3 万个岗位,每个家庭一年得多花 1200 美元的关税成本,贸易逆差比 2017 年还涨了 50%。这老套路根本不管用了,他们能不承认自己输了吗? 说句实在的,美国媒体早该承认了。2014 年 IMF 就把数据摆那儿了,他们偏要装看不见,紧抱汇率法当遮羞布。 可现在呢?5G 专利咱占全球 42%,新能源电池市场份额超 60%,连美国卡脖子的芯片,咱都搞出了自主制程;他们不让卖高端技术,咱反倒靠磷酸铁锂电池抢了全球市场。 光伏发电成本降到 0.15 元 / 千瓦时以下,海上风电机组都用上 10MW 以上的了,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吹出来的。敦 煌网 2025 年 4 月在美国的下载量一下涨了 18 倍,连定制阳光房这种大件,美国客户都得请中国老板过去量尺寸,就因为别人做不出这精度。事实就摆这儿,再嘴硬也没用了。 这哪是简单的经济超越啊,分明是中国用技术实力重构了全球产业格局。20 年前美国还能靠规则优势还手,现在咱在创新和产业链上站稳了脚,他们那套加关税、搞封锁的老办法全不管用了。 《纽约时报》这回终于说了实话,说白了就是没法再自欺欺人了,这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公开认输。那些年的 “选择性失明” 总算过去了,再怎么嘴硬,也架不住咱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啊!

0 阅读:247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