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 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出,并喊他“577”。 “577”这个昵称,是中文网友的调侃与亲切。它来自“武契奇”名字的音译简化,带点玩笑,却透着熟稔与认同。 更妙的是,武契奇本人也乐在其中,不仅在央视采访中笑着聊起这段经历,还在致中国友人的寄语中,郑重其事地落款“577”。 这不是作秀,是他真切地把中国网友的昵称,当成了自己的身份。 可别小看这个数字,它背后藏着一段从血性到信任的历史。 2020年春天,世界被疫情骤然笼罩,欧洲各国封锁边境、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当时的塞尔维亚几乎走投无路,武契奇当众含泪请求援助。他没有转向彼时态度冷漠的欧盟,而是果断拨通了中国的电话。 中国的回应不带犹豫,口罩、呼吸机、医疗专家组迅速抵达贝尔格莱德。那天,武契奇在机场亲吻中国国旗的画面,被多国媒体反复播放。 许多人说那是外交姿态,可熟悉他的人知道,那一吻,是一位国家领导人直面生死危机时的感激与承诺。 从那一刻起,塞尔维亚街头出现了“你好”的中文招呼,孔子学院大门前排起了学习中文的队伍。 2025年,已有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准备启程赴华,展开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活。 如果说“577”是一种昵称外交,那它的根扎在五年前那场危机里,是信任换来的亲近。 信任不止于情感,更落在了实处。2024年7月,中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首个自贸协定。 协议一落地,90%的税目关税被取消,双边贸易额在半年之内就暴涨31.8%。 武契奇一再强调,这份协议让塞尔维亚企业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和大国平等对话”。 而在塞尔维亚的河岸边,一座曾经摇摇欲坠的钢铁厂,如今正在昼夜轰鸣。这座名叫斯梅戴雷沃的钢厂,曾连亏七年,几近破产。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接手后,仅半年就扭亏为盈。 5000多名工人保住了饭碗,工人米洛什说:“企业有十年计划了,我也终于能给儿子做个未来打算。” 但武契奇知道,仅有工厂还不够。他把目光投向了铁路。从贝尔格莱德到诺维萨德,一条由中国建设的匈塞铁路2022年通车后,车程从90分钟缩短到30分钟。 截至2025年,已有超过800万人次搭乘这条“梦想列车”。武契奇曾说,这条铁路“圆了塞尔维亚人几十年的梦”。 可他没说的是,这条铁路也把中塞之间的信任,铺进了日常生活。 当中国为塞尔维亚打开自贸大门时,美国却悄然推行“对等关税”政策。2024年,华盛顿对塞尔维亚部分工业品加征37%的关税。 这是赤裸裸的经济施压。而对比之下,中国则选择了零关税、技术转让、人才交流。武契奇的选择并不复杂,他没有转向所谓的“传统盟友”,而是坚定地走向东方。 他说,他不允许任何人篡改历史,这种表态在某些国际场合掀起不小的波澜,但在中国,这成了惺惺相惜的信号。 当你看到一个国家总统被网友认出、被喊外号,还能笑着回应,那不是偶然。这是十年积累的结果,是一次次关键时刻的互相托举。 “577”不是一个玩笑,它是一段关系的缩影。 看看那条铁路、那座钢厂、那些在塞尔维亚街头说着“你好”的孩子,再看看那个在央视镜头前笑着提自己外号的总统,这段关系早已超越了平常外交,成为一种现实中的亲密共生。 2025年的今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秩序继续动荡。许多国家在选择站队。 但塞尔维亚,选择了走一条和中国共同发展的道路。这不是追随,而是共赢。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 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
地缘历史
2025-10-07 16:47:43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