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格蕾塔被以军殴打,头发被揪爬行亲吻以国旗,欧盟罕见保持沉默! 据“全球坚韧船队”志愿者的描述,以色列军队在拦截这支人道主义救援船队时,实施了多种被指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他们当着我们的面揪着小格蕾塔的头发殴打她,逼她爬行、亲吻以色列国旗。” 这段来自获释者的证词,将2025年10月1日发生在地中海国际水域的一幕,变得触目惊心。 那一天,由42艘船只、超过470名国际志愿者组成的船队,满载着药品、食品与帐篷,正试图冲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线,却在距离海岸数十公里处遭遇了以色列海军的强力拦截。 这场拦截行动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国际风波。全副武装的蒙面士兵乘坐快艇靠近,高压水炮击碎了船窗,通信信号被切断,随后强行登船控制了所有船只和人员。瑞典气候活动家格蕾塔·通贝里作为船队中最知名的成员,自然成为了焦点。 根据137名首批获释者带回的零散信息,格蕾塔和其他志愿者被扣押后,经历了远超常规程序的限制与对待。 土耳其活动人士埃尔辛·切利克向媒体证实,士兵们不仅对格蕾塔进行了肢体上的攻击,更带有强烈的羞辱意味,强迫她做出有损人格的动作,最后甚至用以色列国旗将她包裹起来,“像战利品一样”在士兵间传递示众。 这些指控的细节,随着瑞典外交官的探视而得到了部分印证。外交官发现,22岁的格蕾塔被单独关押在一处条件恶劣的牢房中,那里布满臭虫,墙壁霉斑点点,通风系统似乎被刻意关闭,导致室内温度极高。 她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症状和因营养不良引发的皮疹,每日只能获得极少的水和食物。更令人不安的是,有消息称以军曾特意递给她薯片并全程录像,试图营造其“待遇良好”的宣传画面,这种做法与志愿者描述的虐待现实形成了尖锐对比。 面对汹涌的国际舆论,以色列官方的回应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分裂。外交部在社交平台上断然否认所有虐待指控,称其为“无耻谎言”和“彻头彻尾的谎言”,并坚称所有被扣押者的权利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然而,极右翼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却公开发表了截然相反的言论,他高调宣称:“我很自豪将他们当恐怖分子对待”,并表示这些活动分子应该享有“最低限度中的最低限度”的待遇。 一个部门对外粉饰太平,另一个部门则对内炫耀强硬,这种“双簧”式的回应,无疑加剧了外界对以色列行为底线的质疑。 “全球坚韧船队”的这次行动,并非一时兴起。其背景是加沙地带持续恶化的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地区已有90%的人口流离失所,超过60%的建筑被毁,超过50万人正面临饥荒威胁,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营养不良率更是高达16.5%。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如果援助通道无法恢复,灾难级的粮食短缺将不可避免。船队组织者指出,以色列虽然提议通过其控制的阿什杜德港转运援助,但这被普遍认为是“变相维持封锁”的手段,此前多批合法运送的民生物资都曾遭到无故扣押。 格蕾塔在启航前曾坦言:“没有人会为了炒作冒生命危险,我们只是想帮助那些正在挨饿的孩子。” 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的反应迅速而激烈。土耳其外交部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为是“海盗行径”,并启动了法律程序营救其公民,甚至派遣无人机为后续可能的船队护航。 意大利爆发了全国性的总罢工和大规模示威,哥伦比亚则直接驱逐了以色列全部外交人员。 然而,在此起彼伏的谴责声中,欧盟的反应却显得异常克制和低调,除了个别官员表示“航行自由不容侵犯”外,并未有统一的、强有力的官方声明或实质性举措,这种罕见的沉默与以往其在人权议题上的积极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起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复杂的国际关系现实。当格蕾塔·通贝里站在气候运动的舞台中央时,她是西方媒体追捧的“环保圣女”;而当她将目光投向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并亲身行动时,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对待。 这种转变,以及欧盟在此事上的微妙态度,不禁让人思考,在所谓的国际准则和人权价值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另一套不为人知的衡量标准? 当一个全球瞩目的符号人物,在公海上遭遇如此对待,而一些自诩为“人权卫士”的力量却选择沉默时,这本身是否就构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危机?
两年前,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刚过几天,我就相信哈马斯的恐怖袭击给了以色列人一个千载难
【1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