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一次都没有。反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想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 哥伦比亚大学礼堂里,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刚说出“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涌起,久久不停。 这位经济学家用一句朴素的话,戳破了被模糊已久的历史真相。 这位教授没说空话,拿历史一对照就全明白了。从秦汉到现在,中国跟海洋打交道,大多是为了 “走亲戚、做买卖”,不是为了抢地盘。就说明朝郑和下西洋,那支船队多威风啊,240 多艘船,2.7 万人,光宝船就有 148 米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可船队里装的不是大炮弹药,而是满船的丝绸、瓷器、茶叶,一路到东南亚、印度洋,给当地国王送的是国礼,换回来的是香料、象牙、宝石。路过苏门答腊时,遇上海盗陈祖义作乱,郑和才动手收拾了他们,之后还是接着搞贸易。 整个航行下来,没占过别人一寸土地,反而帮沿途国家修码头、传技术,现在印尼、马来西亚还有不少纪念郑和的遗迹,这跟西方船队一到地方就抢资源、建殖民地完全不是一回事。 再往前数,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能造载重 300 吨的 “神舟”,泉州港当时是世界第一大港,一年有上万艘外国商船来贸易,中国商人也坐着船去日本、高丽做生意,带过去的是纺织技术、印刷术,带回来的是药材、木材。 就算是强大的元朝,两次远征日本也不是主动扩张,当时倭寇老在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抢劫,杀了不少百姓,元朝才出兵反击,而且后来也没在日本驻军或占地,跟西方那种 “打下来就当殖民地” 的逻辑完全不同。 中国几千年的海洋史,核心就一个词:“互通有无”,从来没想过靠海洋去征服谁,可西方对海洋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带着 “掠夺基因”。哥伦布发现美洲,带的不是商品,是火枪和传教士,短短几十年,美洲原住民就被杀了上千万,西班牙人把印加帝国的黄金抢得一干二净。 后来英国、荷兰的船队环球航行,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变成殖民地,印度、东南亚、非洲,到处都是他们的 “势力范围”。这种把海洋当 “前线” 的想法,直接让中国在近代吃了大亏。 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就是靠海军打开中国大门,逼着签《南京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还是从海上过来,烧了圆明园,抢了无数文物。日本学了西方那套,甲午海战打败清朝,不仅割走台湾,还要了 2 亿两白银,这些都是把海洋变成 “战场” 的惨痛教训。 这种差异到现在还看得很清楚。冷战时美国搞 “岛链战略”,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建军事基地,把军舰、战机部署在中国家门口,美其名曰 “防御”,其实就是想把中国困在近海。 这些年美国频繁派航母、侦察机在南海、东海晃悠,搞 “航行自由行动”,本质上还是把海洋当成压制中国的工具。而中国呢,就算现在有了航母、大型驱逐舰,也只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商船、渔民,亚丁湾护航这么多年,帮各国商船打海盗,从没主动挑过一次事。 中国建岛礁也是为了搞民生和公益,永暑礁建了医院,渚碧礁搞了气象站,都是为了服务周边国家,跟美国在海外建军事基地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那位美国教授说得对,中国两千年来没跨过海洋去打别人,可别人却总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理解了这点,就懂了现在的海上摩擦:中国想把海洋当桥梁,跟各国好好做生意、交朋友;可有些国家还抱着老观念,觉得海洋是用来争权夺利的战场。 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是两种海洋观念的碰撞。就像教授演讲结尾说的:“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威胁,别听它说什么,看它两千年做了什么。” 中国用两千年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海洋的态度,未来也不会变,可那些总想着用海洋搞对抗的国家,真该好好想想了。 这位美国教授不过是揭开了那层掩盖真相的薄纱而已。这种基于事实的真话,自然能够引发所有人的强烈共鸣。毕竟在这个时代,敢于说真话的人并不多,尤其是那些敢于戳破自家霸权逻辑的真话,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信源:环球网
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
烟雨评社
2025-10-07 10:45:45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