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黄仁勋这回算是把实话说透了,正如 BBC 中文网 10 月 6 日报道的那样,他直接警告说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紧接着英伟达官方也跟了一句竞争无疑已经到来。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几纳秒哪能用来衡量技术差距?但懂行的都知道,这可不是这位芯片大佬随口打比方,而是戳破了不少人对中国芯片的固有偏见,说白了就是:别再觉得中国芯片不行了,现在人家已经追到跟前了。 黄仁勋这话是有底气的,他上周末接受 BG2 Podcast 节目专访时就掰扯得很明白,市面上那些说中国无法制造 AI 芯片“中国没有生产力” 的说法全是离谱话,至于落后两三年的论调更是站不住脚,他当场就反驳拜托,他们只落后我们几纳秒而已。 能让英伟达的 CEO 说出这种话,绝不是看了几份报告就拍脑袋的结论,而是中国芯片实实在在的突破摆在那。 就说去年高交会上亮相的中昊芯英刹那芯片,这可是中国首枚高性能 TPU AI 芯片,专门针对 AI 计算场景设计,性能比国际知名 GPU 产品还强近 1.5 倍。 用它搭的泰则计算集群能耗能省 30%,还能撑得起千亿参数的 AIGC 大模型运算,去年直接拿了中国芯最高奖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 这种硬实力摆在台面上,黄仁勋显然比谁都清楚。这种突破不是孤例,而是整个国产芯片产业链在发力。 以前提到 AI 芯片市场,基本是英伟达一家独大,2024 年的时候它在中国区的营收就有 171.08 亿美元,市占率超过八成。但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政府搞的芯片出口管制看似卡了脖子,反倒逼出了国产芯片的爆发。 百度的昆仑芯今年 8 月底刚拿下中国移动十亿元级的订单,在 “类 CUDA 生态” 标段里拿了主要份额,成了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闯市场的典型案例。 寒武纪、芯原股份这些专门做芯片的企业更不用说,芯原股份到 2025 年第二季度末在手订单都 30.25 亿元了,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新签的订单里 AI 算力相关的占了 64%。 中芯国际也在抓紧整合产能,忙着把中芯北方的股权收归全资,明显是要加码生产。这么多企业一起往上冲,英伟达能不感受到压力吗? 这也就是为啥英伟达会说 “竞争无疑已经到来”,这话里藏着的其实是市场格局的真实变化。 2025 年第二季度英伟达中国区营收直接跌到 27.69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跌了 24.49%,这下跌的份额可不是凭空消失了,多半是被国产芯片抢了去。 黄仁勋自己都承认,四年前英伟达还占着中国 95% 的市场,现在只剩一半了,剩下的全成了中国技术的地盘。 更让他着急的是中国市场的体量,他算过一笔账,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未来两三年可能达到 500 亿美元,要是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拿不到这个市场,对英伟达来说是 巨大的损失,光 H20 芯片被禁售就少赚 55 亿美元。 要知道中国可是英伟达的关键市场,黄仁勋今年都去了两趟中国,反复说 “没有另一个中国市场”,就是怕被彻底挤出局。 黄仁勋敢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其实也是在给美国政府敲警钟。他早就批评过那些 “对华鹰派”,说他们搞人才封锁、搞出口管制,拿的是 “羞耻勋章”,根本不是真爱国。 在他看来,美国的芯片限制政策已经 “失败” 了,不仅没拦住中国,反而逼着中国更快地自己造芯片,还让美国企业丢了市场。 他甚至直接说,美国要是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根本没有应急措施,而且这种限制会让《芯片与科学法》彻底失败 —— 没有市场需求,建再多美国工厂也没用。 这话里的无奈很明显,作为行业龙头,他比谁都清楚技术竞争的本质不是封锁,而是创新迭代,中国现在的势头恰恰是封锁逼出来的。 当然,黄仁勋说落后几纳秒,也不是说中国芯片已经完全追上了,毕竟在一些核心环节还有差距,比如高端制程的制造设备这些。 但他想强调的是,那种中国永远追不上的神话已经破了,现在的差距是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在快速缩小的。就像他说的,中国有大量人才,又擅长制造,还愿意投入,这样的对手怎么可能一直落后? 腾讯、阿里这些科技巨头现在都在主动买国产芯片,市场需求一拉,技术迭代只会更快。黄仁勋的警告和英伟达的表态,本质上是说出了行业里的大实话。 以前大家觉得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是无敌的,现在中国企业靠自主研发杀了出来,不仅能造出高性能芯片,还能拿到大额订单、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从造不出到能竞争的转变,才是最让行业震动的地方。所谓的几纳秒之差,与其说是技术代差,不如说是中国芯片打破垄断的信号 —— 竞争真的来了,而且会越来越激烈。
英伟达的黄仁勋这回算是把实话说透了,正如BBC中文网10月6日报道的
文史资鉴堂
2025-10-07 10:03:37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