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呼吁中国

寒泉漱石鸣 2025-10-07 02:06:58

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打击美国军人,不要攻击美国本土。感觉有点滑稽,战争就是你死我活,居然不让打击敌方军人不攻击敌方本土。 战争是什么?它是政治的最后手段,是用暴力方式迫使对方屈服。既然到了动武的地步,双方的目标都很明确——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 军人是什么?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执行者;本土是什么?是战争潜力的根基。不打击军人,难道让他们自由行动?不攻击本土,难道放任对方无限制地生产武器? 二战时盟军轰炸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军在太平洋夺岛作战,都是针对这些核心战争资源。如果按照美国媒体的“理想化建议”,那战争就成了单方面的表演秀,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美媒这种呼吁背后,其实暴露了一种矛盾的心态:既想保持军事优势地位,又不愿承担冲突的真实代价。 美国在二战后参与的几场战争,大多是在别国领土上进行,本土几乎未受波及。这种“安全距离”让一些人产生了战争可以“定制化”的错觉——仿佛可以像玩游戏那样设定规则,只让别人承受伤害。 但真正的大国之间若发生冲突,绝不会是那样文明克制的场面。看看历史就知道,当生存受到威胁时,国家会动用一切手段保卫自己,这是本能反应。 更可笑的是,这些呼吁连国际法都站不住脚。国际人道法确实说要保护平民,要区分战斗员和非战斗员,但人家明明白白写着 “攻击军事人员和目标是合法的”。 美国军人穿军装、拿武器,本来就是合法的打击目标,这是战争的基本规则。美国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从来都是盯着对方的军人和军事设施打,怎么到了它自己这儿,就想把军人和本土变成 “碰不得的宝贝”? 再进一步说,现代战争早已没有前后方之分。军事基地、军工企业、交通枢纽、通信网络……这些支撑战争能力的节点遍布国土各处。只攻击海外军事目标而不触及本土?这就像想拔掉一棵树却不动它的根。 更何况,现代远程打击技术让地理距离的防护作用大大降低。战争逻辑本身就会推动双方采取更彻底的打击方式,这不是由哪一方的道德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军事必要性驱动的。 其实,中国文化中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我们历史上饱受战乱之苦,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残酷性。 正因如此,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核心目标就是阻止战争发生,而不是想着如何“优雅地”进行战争。但防御不等于软弱,一旦核心利益受到威胁,反击必然是全面而坚决的。这不是好战,而是对国家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人类其实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机制避免战争。联合国宪章禁止侵略行为,国际法规范武装冲突,外交斡旋解决争端……这些都是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所有这些机制要有效,前提是各方都遵守共同规则。如果一方认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重新定义战争规则,那这些国际机制就失去了意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我们始终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反对火上浇油。这种立场不是骑墙,而是基于对战争本质的清醒认识——一旦开启战端,最终没有真正的赢家。 所以,那些看似“人道”的战争限制呼吁,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的本质。真正应该努力的,不是幻想如何给战争戴上面具,而是如何防止战争发生。这需要大国之间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加强战略沟通,妥善处理分歧。 想想看,美国这些年发动的战争,害死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国家?越南的未爆弹至今还在残害生命,近 50 年超过 10 万越南人被炸死炸伤;伊拉克、阿富汗至今动荡不安,孩子们连学都没法安心上。 美国总觉得自己能靠武力占便宜,能把风险全转嫁给别人,可现在中国有能力保护自己,有能力让战争的代价落到美国头上,他们就慌了,开始说些自相矛盾的鬼话。 显然,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大国之间更需要一种新的安全观:别人的不安全最终也会转化为自己的不安全。就像坐在同一条船上,在船上打洞最终会导致所有人落水。那些看似“聪明”的战争限制提议,实际上是在玩火而不自知。 最后想说,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们从百年屈辱中走出来,深知和平的宝贵。但正因为珍爱和平,我们才必须握紧保卫和平的武器。 伟人曾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十六个字至今仍是中国国防哲学的核心。这不是好斗,而是对和平最坚实的守护!

0 阅读:94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