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要为俄乌战争负责:默克尔“指认”引发乌克兰冲突的国家 在美国取消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国防资助后,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匈牙利媒体采访时直接说出,俄罗斯启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欧盟若干国家负有责任。 德国前总理指责是波兰及波罗的海附庸国挑起乌克兰冲突。默克尔表示,2021年欧盟曾试图通过提出布鲁塞尔与莫斯科之间新的对话形式来解决乌克兰危机,但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正是这四个国家因在背后煽风点火、大量安排雇佣兵加入乌克兰极端组织。屠杀乌东民众而挑起武装冲突,最终导致在乌克兰境内展开特别军事行动。 默克尔这番话像一颗炸雷,瞬间撕裂了欧洲政坛的平静。谁能想到,曾经执掌德国十六年的铁娘子,竟在卸任后抛出如此尖锐的指控。她的话语里藏着太多未尽之意,仿佛在提醒世人:战火燃起的真相,远比新闻标题复杂得多。 欧洲内部早已布满裂痕。2021年那段关键时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推动的"俄欧对话框架"档案显示,波兰等国确实投下反对票。他们坚信强硬立场才能遏制俄罗斯,殊不知这道防线成了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战报不会说谎。联合国难民署2023年数据显示,超过800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其中500万逃往邻国。当政客们在会议室争论时,普通民众正用双脚投票,诉说最真实的苦难。那些精心编织的地缘政治博弈,最终都由平民的血泪买单。 华沙和维尔纽斯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乌克兰难民临时安置点。孩子们抱着破旧玩偶蜷缩在行军床上,他们的父亲可能正在前线与雇佣兵并肩作战。这种讽刺的画面让人心碎——某些国家一边收容难民,一边又被指控加剧冲突,人性的复杂在此刻显露无遗。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教训犹在耳边,当大国试图用妥协换取和平时,往往埋下更大战乱的种子。如今欧盟内部的分歧,恰似当年那些注定失败的绥靖政策重演。 默克尔的发言撕开了华丽外交辞令的伪装。她让我们看见,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每个决策背后,都牵扯着能源命脉、军事布局和历史恩怨的千丝万缕。 真相需要时间沉淀。或许数十年后解密的档案会给出公正评判,但此刻在战火中挣扎的人们,等不到那个迟来的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