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专家”李银河:“人老了就会知道,不管以前多风光,不管以前有多少朋友,也不管以前亲戚多好,等你老了,没啥用了,没一个人会主动联系你。” 年轻时总觉得,朋友满天下才叫有本事,亲戚常走动才叫有人情,于是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面子看得比啥都重。 可真到走不动路、帮不上忙的时候才懂:那些曾围着你转的人,早散了;那些曾热络的关系,早凉了,最后能守在身边的,只剩家人,甚至连家人,都未必能一直贴心。 人变老,从来不是单看头发白了、腰弯了,更看心里的温度冷了 —— 以前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挤一屋子,现在电话都少有人打; 以前有事喊一声,朋友立马到位,现在发消息,半天等来一句 “忙”。当日子里只剩翻旧照片、想老故事,就知道自己是真的老了,老到成了别人眼里 “没用” 的人。 “久病床前无孝子,贫穷家中无贤妻”,这话虽狠,却藏着现实。就算是亲生子女,你卧病在床久了,他们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口袋里没了钱,连说话都没了底气。 有人说 “钱是人的胆”,老了才懂,钱不只是胆,还是 “定心丸”—— 它不会嫌你老、嫌你病,不会在你需要时躲着走,比很多虚情假意的 “关系” 靠谱多了。 年老色衰不可怕,怕的是没了价值,连亲友都懒得多看你一眼。人生最苦的,不是没人陪你长大,也不是没人陪你享福,是你老了、病了、穷了,身边连个愿意陪你吃苦的人都没有。 《道家与性文化》里说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是天地无情,是万物都逃不开 “价值” 的规律 —— 有用时被捧着,无用时被放下,人情往来,其实也藏着这样的 “自然法则”。 世界本就带着功利底色,哪有 “一辈子的朋友”?一起上班时叫 “同事”,是因为要搭伙做事;一起做生意时叫 “伙伴”,是因为要共享利益;就算是夫妻,也是 “搭伙过日子”,一旦没了共同的日子要过,关系也会淡。 你看,离职后,以前天天见面的同事,慢慢就断了联系;离婚后,曾经亲密的夫妻,比路人还生分;生意散了,之前称兄道弟的伙伴,说不定还会因为旧账红脸。 亲人未必亲,近人未必近,古人说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千年前的话,到现在还没过期。 人只有穷一次,才知道谁是真亲戚;只有苦一次,才知道谁是真心人。 世情总看 “冷暖”,人面总逐 “高低”—— 你混得好,围着你的人能排成长队;你混得差,连亲戚都怕你上门。酒肉朋友到处有,落难时能搭把手的,半个都难找。 特蕾莎修女说 “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老了才懂,这份冷漠,比贫穷更让人难受。 你帮过的人,未必会记得你;你对人好,未必能换来真心。 别人记着的,从来不是你的 “好”,是你有没有用 —— 你有钱,就算脾气差,也有人捧着;你没钱,就算再善良,也有人踩着。 世界不讲 “曲直”,不讲 “感情”,只讲 “利弊”,就像《道家与性文化》里讲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情场里,也藏着这样的现实:你有 “利” 可图,别人才愿意靠近;你没了 “价值”,别人自然会离开。 天下人忙忙碌碌,不过是为了 “利” 来 “利” 往。身边的人就算跟你再热络,也未必能真懂你的苦、真替你开心 —— 他们跟你走近,要么是想从你这得点啥,要么是想跟你分点啥,至于你的喜怒哀乐,大多只是 “听听而已”。 刘震云说:“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也不要怪别人不关心你,不帮是因为你不值,不关心是因为你不配。” 小孩子饿了才找妈妈,成年人苦了才喊老天爷,朋友被背叛了才骂 “猪狗不如”—— 人都是先顾自己,再顾别人,这不是坏,是本性。 不懂人性,就会在关系里撞得头破血流;不懂人心,就会在日子里受够委屈。想少走点弯路,想看懂人情里的门道,其实可以从老祖宗的智慧里找答案。 《道家与性文化》里没有讲复杂的大道理,却藏着对 “人性”“关系” 的通透理解。它说 “顺应自然”,不是让人消极,是让人看懂规律:人情像水,会流走也会汇聚,不必强求;价值像根,扎得深才站得稳,要靠自己。 不管是年轻时打拼,还是老了过日子,读它都能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把精力浪费在虚情假意上,靠自己、守本心,才是最踏实的活法。 道家与性文化中国性学夫妇古代性学报告珍藏图
“性学专家”李银河:“人老了就会知道,不管以前多风光,不管以前有多少朋友,也不管
见文侃史
2025-10-06 09:29:12
0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