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条特别火的育儿理念,被很多人追捧:“不要让孩子从小太快乐,不然的话,

岚岚看商业 2025-10-05 22:31:32

最近网上有一条特别火的育儿理念,被很多人追捧:“不要让孩子从小太快乐,不然的话,他的快乐阈值也就是门槛会被拉得特别高,然后这个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枯燥,对快乐需求变高,可能就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我看到这条理论的时候,内心深处是有点震惊的,我很怕家长们也刷到这个视频,结果被带歪了。 首先,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先明确一件事儿:我们的孩子在6岁前是一定需要感受大量快乐的。这句话绝对没有错。你记住,是一定需要感受大量快乐的。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知道,6岁前孩子长得快呀,对吧?我们的脑子、智力、各项机能都在发育。这个时期,我们就跟一棵树苗一样,树苗需要肥料、需要浇水、需要晒太阳,我们也需要呀。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东西叫激素,什么激素呀?就是快乐激素。什么叫快乐激素呢? 你看,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都属于快乐激素。这个快乐激素是怎么产生的?不是你打进去的、吃进去的,不是从外部来的,而是你感到快乐的时候,它会自然产生的。所以,朋友们,6岁前让孩子大量感到快乐,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是绝对没有错的。 网上这个理论有没有问题呢?其实,它没有问题,只不过被很多人理解错了,然后拍出来的视频就带歪了、变形了。其实它要表达的并不是让孩子不要太快乐,而是你们要分清快乐的类型。 什么叫快乐的类型?有个妈妈在评论区说了一句话,她说:“老师,我从小一个人全职带娃,经常带着孩子全国各地旅游,经常给他买很多玩具,让他感受到无比的开心。结果慢慢发现,孩子好像内心中很无聊,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了,这是不是属于把快乐的阈值给他拉高了呢?” 其实不是。朋友们,你们要记住,快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即时快乐。什么叫即时快乐?就是瞬间马上就能被满足的,比如说刷短视频,想要一个玩具之后,马上给你买,没有任何的控制,或者做一些即时反馈的游戏,这种就是即时快乐。 这种即时快乐会让你感到瞬间满足,这种对不对呢?这种没有错,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要少给,不是不能给,是少给。为啥要少给?因为如果这种即时快乐给得太多了,你会发现他缺少另外一种快乐,叫延时快乐。 什么叫延时快乐?比如说,我要搭一个磁力片,搭是不是需要时间呢?在搭的过程当中,可能需要思考、创造,可能需要半个小时。搭成了一个作品,就感觉很有成就感,就是那种带有成就感、有探索、有创造的快乐,这个叫延时快乐。你需要让你的孩子在6岁前,除了即时快乐之外,也需要有一些延时快乐。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生活的本质——生活是无聊的、是平静的,终归要回归平静平淡,对吧?但如果孩子具备创造性,愿意思考,愿意去探索,那么生活即便再无聊,也一样能从无聊中获取快乐。这就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有的技能:生活不是时刻快乐,但是要有发现快乐和创造快乐的本事,对不对? 但是网上很多人曲解了这个理念,就觉得:“那这样的话,我从小就不能让孩子快乐了,我要给他苦吃。”那这不就变形了吗?所以大家一定记得,不要被这种理念影响,尤其是一些对育儿知识本来就很感兴趣的家长,你们平常就比较喜欢听这些,一旦被带歪了,就很容易动作变形。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呢? 即时快乐要有,比如说孩子需要玩具,从小尽量不要让他感觉到自己被苛刻,能满足的事儿,尽量去满足。但除了这种即时快乐,延时快乐也要给,带孩子玩磁力片之类创造性的东西、拼搭玩具等,多去让他感受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不断在无聊中创造快乐的能力,这样的孩子,他不会把快乐阈值抬得太高。

0 阅读:7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