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那么小,二战时却有力量侵略那么多国家?因为说白了,日本其实一点也不小,人口也不少,在当时是东亚唯一的列强。 咱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日本的本土四岛,可算上当时侵占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体量就完全不一样了,甲午战争后抢了台湾,日俄战争又夺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特权,后来更是控制了东南亚大片土地,这些地方加起来,面积早就超过本土好几倍。 人口更是如此,二战前日本本土人口就有七千多万,再算上朝鲜、台湾这些殖民地的人口,总基数直奔一亿而去。这在当时的东亚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规模,足够支撑起庞大的军队和工业生产。要知道,战争拼到最后,人力就是重要的资本,日本显然不缺这个。 真正的关键是明治维新打下的底子,黑船事件后日本被打醒,下决心全盘学西方,政府牵头搞“殖产兴业”,建工厂、修铁路,硬生生把一个封建农业国拽进了工业时代。同时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解散旧藩属军队,搞征兵制,还把武士道精神改造成军人的思想武器,让士兵个个抱着“为天皇捐躯”的念头卖命。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更是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种子,这部宪法规定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完全脱离内阁独立运作。这就意味着军方想打仗,内阁根本拦不住。后来的“二・二六”政变更是让法西斯势力彻底掌控了国家机器,整个日本变成了一台只懂扩张的战争机器。 工业实力的差距在当时大得吓人,1937年日本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五百多万吨,而中国全年还不到十万吨。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武器装备上,日本能自己造航母、战斗机、战列舰,光是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初期就碾压了不少盟军战机。反观被侵略的国家,要么工业基础薄弱,要么武器全靠进口,根本没法比。 更狠的是日本的资源掠夺套路,早就定下了“以战养战”的路子,侵占中国东北后,立刻疯狂开采煤矿、铁矿,把东北变成了它的军工原料基地。鞍山钢铁厂被日本人掌控后,年产量一度占全日本的四成。后来打下东南亚,又把那里的石油、橡胶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土,刚好补上了自身资源匮乏的短板。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给了日本可乘之机,西方列强忙着在欧洲争霸,对亚洲的事情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干脆搞绥靖政策。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为,除了口头谴责啥实际措施都没有。而被侵略的国家里,中国正处在内战和外患交织的混乱中,东南亚各国大多还是西方的殖民地,根本没有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 日本还特别擅长给侵略裹上“正当”的外衣,鼓吹“大东亚共荣圈”,说要帮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殖民,实际上是自己想当新霸主。这种宣传虽然骗不了明眼人,却也忽悠了不少日本民众和殖民地的糊涂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侵略的阻力。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爆发,日本攒了七十多年的实力,它不像其他列强那样有几百年的积累,却通过持续的侵略战争不断“吸血”壮大。 1874年侵台、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几乎每打一仗就捞一笔好处,国力滚雪球似的增长。到二战时,它已经完全具备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称王称霸的资本,这才有底气同时侵略多个国家。 说到底,日本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根本不是因为“以小博大”,它是当时东亚唯一完成工业化的帝国主义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充足的人力物力,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局势,种种因素凑在一起,才造就了这场灾难。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4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