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抑郁症是越来越多了。我家亲戚的孩子,今年29岁了,在读985博士,读博第二年确诊了中度抑郁症,病情时好时坏,摇摇晃晃地读到了2023年博士即将毕业,却被通知延毕了,原因是他的导师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他带的博士生都得在某一国家重要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这事儿真不是“抗压能力差”能概括的。教育部数据摆着,博士生延毕率都快60%了,高要求背后是把人往紧绷了逼。有些导师的严格变了味,成了单向的指标压制,完全没顾及学生早被抑郁缠得精力透支。 别光说学生要扛住,学术门槛得有,但“人情味”不能丢。导师要是能早点察觉情绪问题,给点灵活引导,而不是只卡论文数,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 现在高知群体抑郁的不少,你身边有遇到过被学业压力逼到情绪崩溃的情况吗?到底该怎么平衡学术要求和心理状态呢?
现在的抑郁症是越来越多了。我家亲戚的孩子,今年29岁了,在读985博士,读博第二
风中放筝
2025-10-05 00:02:41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