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个国家真的太奇葩了,每次遇到经济困境,政府关门,都要中国解救美国,帮助美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成敌人,千方百计想搞垮中国。 2008年的秋天,美国金融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雷曼兄弟的倒闭让华尔街陷入混乱,债市冷得像冰窖,连美国国债这种最安全的资产,也没人敢碰。 美联储疯狂注入资金,债务滚雪球般上涨,可全世界的资本都在躲着走。这时,一股来自东方的力量出手了,把几百亿美元注进了美国的国债市场,稳住了眼看要失控的局面。 这股资金来自中国。那几个月,中国持续买进美国国债,到年底持有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对于当时不足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而言,这笔投入几乎是把三分之一的家底拿出来。 这种情绪,很快在农产品贸易上显现出来。美国中西部的大片农田,曾因中国庞大的采购量而充满希望。2016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达到高峰,农民的收入也迎来了好年景。 但关税战一开打,中国直接减少进口、转去采购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美国对华出口额几乎腰斩。农民看着囤积的粮食无力销售,抗议声在农业州此起彼伏。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美国一边发巨额补贴安抚农民,一边还向阿根廷提供资金支持而阿根廷就是美国在大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不仅是农产品,美国还有另一个领域对中国依赖极深稀土。无论是导弹、芯片还是新能源设备,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全球九成的精炼稀土产自中国。 美国的稀土进口中,有七成来自中国,某些关键种类的依赖度甚至超过九成。 2025年,中国调整了稀土出口政策,美国立刻陷入紧张,各部门急着找替代方案,却发现短时间根本无法解决。 讽刺的是,美国在依赖中国稀土的同时,还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实施严格限制,这种矛盾关系让双方都陷入尴尬。 2020年的疫情,让美国再次陷入经济低谷。失业率飙升,生产停滞,政府只能巨额发债支撑救援计划。 资金问题一出现,美国的目光又转向了中国,希望中国继续买入美债、兑现贸易协议里的采购承诺,以减轻出口下滑的冲击。 但与此同时,美国并没有放松关税,也没停止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甚至在政府停摆和债务上限的危机中。 美国政客还在公开场合不断批评中国,私底下却希望中国不要抛售美债,否则美国的融资成本会瞬间飙升。 这样的场面,不止一次出现。危机时,美国愿意谈合作,用尽各种办法寻求中国的帮助;一旦走出困境,就马上换上另一副面孔,把竞争和防范摆在台前,甚至采取各种限制措施。 美国既离不开中国的市场、资金和资源,却又担心中国变得更强大,威胁自己的全球位置。 这种在依赖与打压之间反复切换的模式,成了两国关系里最难解的一道题,也让外界一次次见证着所谓“合作”的脆弱和背后的深层焦虑。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