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方没有发警告,也没有发声明,而是选择了“直接动手”。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叫停了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之间,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海运订单,打击的正是澳大利亚经济的命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忙表态,称这事"令人失望"。可惜这份失望来得太迟了。当必和必拓抱着高价铁矿石不放时,就该料到会有今天这个局面。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次出手干净利落。不是暂停未来计划,而是立即生效的那种停止。必和必拓的股价当场就坐上了过山车,澳大利亚矿业股集体打了个寒颤。 这场博弈背后藏着更深层的较量。中国要求人民币结算,直指美元霸权的软肋。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主导地位,第一次遭遇如此直接的挑战。 回想过去那些年,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铁矿石价格暴涨337.5%的无奈。澳大利亚矿商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只能默默承受。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三年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分散的采购力量凝聚成铁板一块,从"零售采购"变身"批发团购",议价能力瞬间飙升。 中国的底气来自多元化的供应布局。非洲西芒杜铁矿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设计年产能高达1.2亿吨。这个数字,足以替代澳大利亚一部分的供应量。 澳大利亚人现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出口商品,2023年对华出口额占其铁矿石出口总额的85%。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接手。 阿尔巴尼斯政府陷入两难困境。想要维持和美国的安全关系,又舍不得中国的经济红利。这种左右摇摆的策略,终于撞上了南墙。 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正好触及澳大利亚的痛点。必和必拓试图通过下调铁矿石品位来维持利润,但中国钢铁企业并未买账,转而购买巴西的高品位矿和西芒杜的精矿。 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那些到达中国港口、用人民币计价的澳铁矿石现货,依然被允许清关。这个口子开得很有艺术,既保持压力,又留有余地。 全球铁矿石市场正在经历深刻重塑。巴西淡水河谷预计到2025年出口量将达4亿吨,西芒杜项目全面推进,多元供应格局已然形成。 澳大利亚若还想保住中国市场,除了放下身段,接受更合理的价格,别无选择。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从不会因为谁的幻想而改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次用人民币购买必和必拓的铁矿石没有谈成,我们就硬刚不买。因为我们还有后手,非洲
【30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