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9月26日报道,杭州一男子用无人机拍钱塘江,万万没想到,无人机刚

文史充点站 2025-10-03 14:58:10

“解释不清了!”9月26日报道,杭州一男子用无人机拍钱塘江,万万没想到,无人机刚飞到半空,就拍到了震撼一幕,钱塘江再现“神龙摆尾”与“龙眼潮”奇观,浪花翻涌摆动,如巨龙游江而过整齐划一,中间龙眼潮像极了龙的眼睛,蔚为壮观!网友:词穷了,这种美景实属罕见! 杭州摄影爱好者张先生在钱塘江边操控无人机拍摄,当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正值观潮的好时机。他原本想拍摄江面全景,没想到记录下了一次少见的潮水形态变化。 从无人机镜头可以看到,潮水在江心位置突然转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白色浪花沿着弧线翻涌前进,整个转弯的轨迹长度超过200米,在转弯的中心区域,出现了一个直径约15米的漩涡,水流呈顺时针旋转。 这种现象在钱塘江被称为“交叉潮”或“回头潮”,它的形成和江底地形有直接关系,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面从杭州湾的100公里宽逐渐收窄到海宁一带的3公里左右,潮水涌入后,受到两岸和江底的挤压,能量集中释放。 当潮水遇到江底凸起的沙坝或暗礁时,前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果左右两股潮水的速度和力量不同,就会出现一股潮推着另一股潮转向的情况,这时从高处看,潮水的轨迹就像是在画一条曲线。 漩涡的形成原理更复杂一些,在潮水急转弯的位置,外侧水流速度快,内侧速度慢,形成了压力差,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周围的水就会向中心汇聚,从而产生旋转,这个过程类似于台风眼的形成机制。 钱塘江每年的观潮期从农历八月十五到八月二十,这几天潮水最大,但能看到这种弧形潮水和漩涡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多见。除了潮汐力要足够大,还需要当天的风向、江底地形的变化、上游水流量等多个条件配合。 张先生说他在钱塘江边拍了五年,这种画面是第一次遇到,以往看到的多是一字横江的交叉潮,或者两股潮水对撞产生的撞头潮,像这次这样明显的弧形轨迹确实少见,他把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不少本地人留言说自己在江边看了几十年潮水,也没见过几次。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天文潮汐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其次是杭州湾的喇叭形地形,起到了聚集和放大潮能的作用,第三是钱塘江河床较浅,平均水深只有5—6米,对潮水有明显的抬升效果。 观潮时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钱塘江潮水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百米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每年都有人因为离水边太近被卷入江中,海宁盐官的观潮区设有防护栏,是比较安全的观潮点。 除了海宁,萧山区的观潮城和余杭区的七堡也是观潮的好地方,不同地点看到的潮水形态各有特点,海宁盐官看一线潮最壮观,萧山观潮城适合看回头潮,七堡则容易看到冲天潮。每个地方的江底地形不同,造就了潮水不同的表现形式。 钱塘江潮作为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当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观潮旅游产业,包括观潮节、摄影大赛等活动,但最吸引人的,始终是潮水本身千变万化的姿态。 好家伙,钱塘江上“神龙摆尾”带着“龙眼”现身,这视频一出来,评论区直接就炸了!网友们的神评论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有本地网友直接表示看呆了:“在江边住了二十年,这种景象还是头一回见,这回真是开眼了!”  不少外地朋友则是一边羡慕一边好奇地追问:“这到底啥时候去看才能碰上啊?现在买票还来得及吗?” 这奇观甚至激发了大家的诗意,有人调侃道:“这场景要是让李白看见,咱们估计又得多背好几首诗了!”  除了惊叹,评论区里也是藏龙卧虎,有懂行的网友开始科普:“这叫‘交叉潮’,得是江心沙洲的水位刚刚好,两股潮水到来的时间一秒不差,才能撞出这种效果,真是可遇不可求,比一线潮难得多了!” 大家都觉得,拍摄者的运气和无人机视角真是绝了,才能记录下这千载难逢的画面。 这种奇观之所以让人如此震撼,就是因为它太稀少了,根据水文监测数据,想形成“龙眼潮”,潮水的流速得达到每秒8米以上,还得江底地形、风向、气压等多个条件完美配合,出现概率据说不到千分之一。 这完全是大自然在极度巧合下,送给我们的一份惊喜礼物, 所以这不单单是潮水好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神奇。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超出我们日常想象的壮丽景象存在,各位朋友,你们在旅行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让你瞬间感到“词穷”的自然奇观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见闻!

0 阅读:843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