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家农户,全家都在门口忙着收玉米。一家老少低头干活,把场地上的玉米堆积起来

芹姐说法 2025-10-02 23:05:40

山东,一家农户,全家都在门口忙着收玉米。一家老少低头干活,把场地上的玉米堆积起来,不一会,门口就堆砌起两米多高的玉米垛。这个时候,家里2岁多的萌娃,跑到玉米垛旁边玩,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突然,玉米垛朝着孩子塌陷,把孩子严严实实的压在玉米下面。一家子慌忙朝着孩子赶去,合力扒拉玉米,终于把小娃娃从玉米下面给救了出来。 大象新闻10月2日报道了这则新闻。孩子妈妈称,当时感觉自己就要吓死了,不过幸亏没事,一点擦伤都没有,但是想想还是很后怕。 9月30日这一天,德州一家农户,全家出击,忙着收玉米。门口堆满了玉米,看来今年是个大丰收。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大家子把玉米一捆一捆绑好,然后堆积到一个圆形的网框里,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巨型的玉米垛,也方便后期储存。 眼见着这个圆形的玉米垛子,越堆越高。这个时候,从家里走出来一个小萌娃,也就2岁左右。她开开心心的跑到玉米垛子旁边,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内心可是欢喜的很。 而此刻,再看看家里的大人,有的在剥玉米,有的在推玉米,有的在扛玉米,大家都没有空来照顾这个小家伙。 所以就放任娃娃在家门口自己玩。也就是这样的“放任”,眼看着危险即将发生。 当时孩子就在玉米垛旁边玩耍,蹦蹦跳跳好不快活。突然,玉米垛子开始颤颤巍巍,不知道是根基不稳定,还是当时起风的缘故,巨大的玉米垛开始朝着孩子倾斜。 “扑通”一声,短短几秒之内,玉米垛完全就塌陷,并且给孩子结结实实的“掩埋”住。 妈妈第一时间发现孩子被埋,吓得惊慌失措、大声尖叫。而其他人听到呼救声之后,也都掉过头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得知孩子被压之后,一个个全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儿,跑到孩子被压的地点,快速的扒拉玉米。但是玉米数量巨多,成千上万,一个个扒拉,太耽搁时间。 在此危急时刻,爷爷跟爸爸则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将玉米底下的网罩,合力托举出来。 果然,托举起网罩之后,就看到被压的小宝宝,正吓得在大声哭泣。孩子妈妈过来一把抱住孩子,先安慰受到惊吓的宝贝。 等待孩子平静下来,妈妈给孩子检查了一下情况,所幸,孩子并没有受伤,身上也没有破皮的地方。 一家人事后想一想,觉得还是太过惊险了,每个人都有责任。 妈妈说,孩子被埋时,脑子嗡嗡的,感觉快完蛋了。要是孩子出事,自己的心态完全就会崩溃。农活再忙,当时就该好好照顾孩子,避免孩子遭受无妄之灾。 有网友称,事发之时,爸爸跟爷爷非常冷静,施救方式非常正确,反而是妈妈,只是一个劲的大叫,反而会增加营救的紧张感。 1.全家人都忙着干活,都没空监护2岁小孩,家人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员,需要对未成年子女承担好监护指责。保护好未成年小孩的人身安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案中的2岁小孩,本应该得到监护人的安全保护,但是当时全家都在忙着干农活,导致意外发生,孩子发生了不测。 事发突然,家庭可以建立轮流看护机制,确保时刻都有一个人可以盯住小孩,避免意外发生。如果农忙无法腾出时间,可以给孩子圈出一个安全环境,降低风险。 2.当孩子面对危险,应该如何展开施救才算合理?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对于未成年孩子具备看护职责,要保障孩子的健康安全。如果因为监护失责,家长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类似本案例,事发时家长们都在忙农活,都忽略了对于未成年儿童的监护,这才导致意外发生。 如果发生意外,家长们需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方式营救,并且冷静应对。如果过于紧张、慌乱,反而会增加营救的难度。营救的主要目的,第一是尽快救出孩子;第二是避免孩子遭受二次伤害。 这也是作为未成年监护人必须要掌握的救助技能。家中备好急救包,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及时针对孩子的伤情进行处理。 不幸中的万幸,孩子没有受伤,也让广大网友内心充满担忧:作为家长,还是需要照顾好小孩,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您对此案作何看法,欢迎一起来讨论一下。

0 阅读:101
芹姐说法

芹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