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北京一退休教师为了给父亲祝寿,出80元请93岁的齐白石帮自己画一幅寿桃。付款时,那人以老婆要查账为由,跟齐白石讨了一张收据,怎料,50年后,这张收据竟卖到了180万的高价!为什么一张收据就能卖出如此高价? 齐白石这人,从小就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1864年,他生在湖南湘潭一个穷苦农家,原名叫齐纯芝,小时候放牛为生,十岁进木匠铺学徒,锯木头刻花样,手上全是老茧。十四岁开始自学画画,晚上点油灯临摹古画册,笔尖在纸上磨出道道痕迹。二十多岁拜师学刻印章,刀子在石头上刮,刻出细密花纹,那时候他就爱画虾蟹鱼虫这些接地气的玩意儿,不是高高在上的山水。 后来他游山玩水好几趟,背着画具到处写生,观察鱼在水里游的姿势,虾的须子怎么弯曲,这些都成了他画里的灵魂。1919年举家北上北京,起初卖印章勉强糊口,渐渐靠画虾蟹花鸟站稳脚跟。二十年代他的作品开始有人追,虾一笔成形,蟹壳层层叠加,颜色鲜亮得像活的。三十年代定居北京,收学生教画技,总强调从生活里来,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笔墨。 齐白石的画风就是这样,粗犷有力,却贴近老百姓的眼。晚年眼睛花了,手抖了,还坚持画,速度慢下来,但每件东西都有神韵。虾蟹桃子这些题材,他画了上千幅,象征长寿喜气,买家一看就懂。1956年他九十三岁,高龄了,身体弱,接活儿少,但名气大,很多人求一幅他的真迹当宝贝。 说起这事儿,得从那位退休老师王先生讲起。他是北京大学的老师,早年教过齐白石小儿子齐良,这层关系让他有点门路。1956年,王先生爸要过八十岁生日,他想弄个特别礼物,听说齐白石的寿桃画寓意长寿,就决定试试。那年头八十块钱不是小数,够普通人几个月工资,王先生省吃俭用攒下这笔钱,先找齐良打听情况。 齐良说老头子最近不怎么画了,但没完全关门。王先生不放弃,第一次上门带水果,齐白石没答应。第二次带点心,还是婉拒。第三次空手去,详细说了爸的事,齐良帮着劝,齐白石才点头同意画幅简单的寿桃。这过程挺磨人,王先生跑了好几趟,齐白石起初不乐意,年纪大不想费劲,但看在儿子面子上接了。 王先生带钱去,齐白石接过八十块,铺纸画两个大桃子,红绿颜色鲜亮,盖上章递过去。王先生拿了画,临走说回家老婆管账,得有收据交代。齐白石随手写张纸条,就十来个字“今收王先生润笔费八十元,齐白石”,交给王先生。这张收据本来就是家常事儿,那时代很多人家管钱严,怕闹矛盾,谁也没想到它会变宝贝。 王先生回家把画给爸当寿礼,全家高兴,亲友也夸颜色喜庆。收据随手扔抽屉里,压在旧信下面,没人多看一眼。日子一天天过,王先生几年后去世,他的子女收拾东西时翻出这纸条。起初当旧纸头,后来认出齐白石字迹,请专家鉴定。专家确认是真迹,有日期金额,背景清楚无误。 2006年拍卖会上,这收据从低价起拍,藏家争抢,价格一路涨,最后砸出一百八十万成交。王家没卖那幅画,留着当传家宝。齐白石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值钱?晚年作品少,这收据记录了具体交易,像历史凭证。加上齐白石名气,他的任何手迹都稀缺,市场供不应求。
北京,一员工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收到了公司发来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称员工多次伪造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