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辆打着双闪灯的小客车静静停在道路中央,阻拦后方车辆通行,过路群众发现异常前来查看,发现该车辆主驾驶位空着,仅有副驾驶座上躺着一名男子,车内中控台还显示着“报警”提示!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月26日,浙江杭州“临平检察”披露的一起案件,引发关注,网友直呼“太吓人”。 凌晨两点的杭州街头,本该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梧桐树叶的声音,可就在9月13日的那个夜晚,一辆小客车却突兀地停在了路中央,双闪灯一闪一闪,把冷清的夜染得有些诡异。 后车司机急得按喇叭,可这车纹丝不动,好奇的路人凑过去一看,心里直冒凉气——驾驶位空空荡荡,副驾驶上却躺着个大男人,呼噜声震天,完全没意识到外面的骚动。 监控还原了全过程:车主王某某凌晨一点多从小区开出来,本来好端端坐在驾驶座,可没多久,他竟然在车还在行驶时,慢悠悠地挪到了副驾驶,然后直接倒头睡觉。 十几分钟后,画面里能清晰看到车在高架上继续往前跑,车头稳定,车速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没人握方向盘。 直到大约二十分钟后,车才自己慢慢停下,打着双闪,好像也累了似的。 交警赶到现场,敲开车窗时扑面而来的酒气说明了一切,血检结果更是板上钉钉:114.5mg/100ml,标准的醉酒驾驶。 原来,王某某前一晚和朋友推杯换盏,喝得烂醉,心里却打起了“歪主意”。 他觉得车子有智能驾驶系统,自己不如交给机器,省心又安全,结果呢? 一边是酒精麻痹的大脑,一边是被改装欺骗的“智能”,两者凑在一起,险些把命丢在半路。 事情的关键,就在于他动了小心思,正常情况下,车子的辅助驾驶系统只允许短时放手,如果超过两分钟,车机会发出警告,甚至强制退出。 可王某某偏偏不走寻常路,在方向盘里偷偷装了个小配件,这玩意儿在网上被吹得神乎其神,名字听着就不正经——“智驾神器”。 装上它,车子就会被蒙骗,以为有人一直握着方向盘,于是系统傻傻地坚持运行。 换句话说,原本的安全保护机制被一块小小的模块彻底废掉了。 最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神器”,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随手一搜就能买到。 卖家宣传得天花乱坠,安装视频拍得像开盲盒一样轻松愉快:只要插上,解放双手,不用管,自动驾驶。 甚至还有人拿出体验视频展示双手离开方向盘的“潇洒时刻”,背景音乐都快给人洗脑了。 至于潜在的风险?一句“除了睡觉都没问题”,轻描淡写就带过去了。 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辅助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还在探索阶段,它的定义清清楚楚:是“辅助”,不是“替代”。 尤其是2级系统,要求驾驶员必须随时盯着路况,准备随时接管。 可王某某把这套要求抛之脑后,还在醉酒状态下玩命,结局自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法院最终判他拘役一个月十五天,罚款四千块,别看数字不大,留案底的后果却是一辈子的。 更让人警醒的是,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酒后惹祸。 早在去年,他就因为酒驾吃过行政处罚,这次重蹈覆辙,只能说侥幸心理害人不浅。 可换个角度想,如果当时路上车流量稍微大一点,结果恐怕不止拘役这么简单。 案件曝光后,不少网友直呼“太吓人”,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半夜在路上开车,谁能想到旁边那辆车居然是“无人驾驶”? 而这样的危险,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检察机关随后也表态,下一步会和相关部门联动,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把这些扰乱系统的非法配件清理出去,另一方面加大普法宣传,告诉大家再先进的智能技术,也不能代替人的责任。 毕竟方向盘背后,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生命。 这起事件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车祸猛于虎。喝酒不开车,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永远不会过时。 智能驾驶的进步确实令人期待,可别忘了,它的前提依然是“人机共驾”。 一旦把责任甩给机器,风险就会像夜色里的暗流,随时可能吞没你。 王某某的“20分钟无人驾驶”,就是最直观的警钟! 大家接触过无人驾驶吗?觉得无人驾驶真的安全吗?
浙江杭州,男子聚餐时喝了白酒和啤酒,喝醉后又不想找代价,灵机一动使用车辆自带的辅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