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国最穷的行业。为了活下去,邮政只好租房子租楼,日子过得很艰难。 眼看这家百年老企业被逼到生死边缘,很多人觉得它可能撑不下去,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关了算了,但仅仅过了两年,它居然扭亏为盈,这种戏剧性的逆转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在危机爆发前,邮政其实有过长期的辉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邮电合一,“中国邮电”靠邮政业务支撑了大部分收入,甚至还为国家财政贡献不少,那时寄信、寄包裹、汇款,是联系各地最主要的方式。 不过九十年代情况变了,电话加上互联网迅速普及,写信的人越来越少,邮政业务收入直线下滑,逐渐成为电信的负担,直到1998年分家,失去电信输血,邮政才彻底跌进谷底。 为了不被淘汰,邮政被迫寻找新出路,最终它走出了两条路:一是金融,二是快递。 2007年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彻底转成企业化运作,开始把盈利和生存当成首要任务。 金融业务的核心就是邮储银行,凭借全国超过四万家网点,渗透到乡镇和农村,很快就积累起庞大的客户群,规模跻身全国前列。 后来又开拓证券、保险、基金,慢慢成为邮政最大的利润来源。 快递业务的发展则是另一种思路,民营快递都在拼速度,而邮政靠覆盖全国的网络和更低的费用站稳脚跟。 在城市配送上可能不如竞争对手快,但在偏远地区,它是唯一能够保证送达的力量。 不仅普通包裹,高考录取通知书、法律文件、政府公文,也都是它负责寄送,这些业务不一定挣钱,却必须有人去做,而邮政承担了这份责任。 等到电商迅速崛起,快递需求大爆发,邮政的价值被再次放大,虽然消费市场更多青睐顺丰或京东,但“无死角”网络让邮政稳住了自己的地盘。 从漠河到三沙,从高原牧区到边境小镇,乃至南极考察站,都能看到绿色邮车的身影。 服务水平也并没有停步,近些年邮政引入飞机、火车专厢,还尝试无人机运送,提高了时效,在部分线路上可以做到“今天寄、明天到”。 有调查显示,EMS服务满意度正逐步接近顺丰和京东。 持续百余年的历史,让邮政的角色远远超出了快递公司或银行的范畴,它背后意味着国家的关怀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即便是雪线之上的邮路,或是常年孤立的南沙岛礁,邮政也从未缺席。 正因为它存在,生活在最偏远角落的人们,才不会觉得被边缘化,邮政不仅是一门生意,而是一条把所有人都串联起来的纽带。 在一百多年的起伏中,中国邮政从辉煌跌到谷底,又靠金融和快递重新站了起来,它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潮,但它始终可靠,这份责任感,成为它在激烈市场中最坚固的底气。 参考信源:为啥高考试卷都是邮政车送?你能想到的东西和地方,中国邮政都能送!——上观新闻
中国邮政真是个神奇的企业!1998年邮电分家后,邮政第一年就亏了179亿,成了全
芸霄记史
2025-09-29 14:45: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