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实在太狡猾了,每次发现乌军无人机后,就会派一架侦察无人机尾随跟踪,顺藤摸瓜直

晓绿聊趣事 2025-09-28 17:37:49

俄军实在太狡猾了,每次发现乌军无人机后,就会派一架侦察无人机尾随跟踪,顺藤摸瓜直到发现乌军的老巢!真是兵不厌诈。

俄军这套 “盯梢打窝” 的套路,说白了就是把无人机玩成了 “战场侦探 + 暗杀信使” 的组合,能屡屡得手全靠装备够机灵、流程够顺畅。就拿切尔尼戈夫州那次得手来说,根本不是运气好,而是这套战术练得熟门熟路了。

负责跟踪的大概率是 “超级相机” S350M 这类侦察无人机,这玩意儿简直是为盯梢量身定做的 ——12 公斤的体重轻得像只大鸟,折叠机翼往发射管里一塞就能部署,全电动发动机飞起来安静得很,乌军飞手就算抬头看天,也未必能发现头顶 5000 米高的 “眼睛”。

它能挂 3 公斤重的热像仪和光谱仪,就算乌军无人机飞得再偏,也能靠着红外信号追出轨迹,4.5 小时的续航时间足够跟完一整趟任务,240 公里的航程更是把切尔尼戈夫州的空域织成了监控网。

跟踪上之后才是关键,俄军早就把 “侦察 - 打击” 的链条磨得飞快。“超级相机” 拍着的实时画面,能通过加密数据链传给百公里外的地面站,要是距离太远,就派两架无人机接力传输,信号能传 200 多公里,连乌军的弹药库都能看清。

地面操作员一看无人机起飞的方向,立马就能判断出发射阵地的大致位置,再调另一架无人机补查细节,整个过程比外卖接单还快。俄军有组公开数据,现在发现目标后 3 到 5 分钟就能发起打击,乌军飞手刚把无人机放出去,可能还没来得及喝口热水,俄军的 “订单” 就已经派给 “柳叶刀” 了。

“柳叶刀” 这玩意儿更是个狠角色,别看它个头不大,却是追着尾巴打窝的核心。它能挂 3 公斤炸药,飞行速度能到 110 公里 / 时,从接到指令到飞抵目标,往往就几分钟时间。

切尔尼戈夫州那两名乌军刚进掩体,估计还在琢磨无人机航线,“柳叶刀” 就已经顺着 “超级相机” 标记的坐标扎下来了。这不是个例,2024 年一年俄军就发射了超过 3940 架巡飞弹,其中不少都是这么 “顺藤摸瓜” 打下来的。

有次在扎波罗热前线,乌军一架 FPV 无人机刚起飞,就被俄军 “海鹰 - 10” 盯上,一路跟到一片树林里的发射点,三架 “柳叶刀” 齐射,直接把整个阵地炸成了火海,连备用电池都没剩下。

乌军其实也想过对策,比如搞 15 公里的 “无人机缓冲区”,每天造 4000 架小型无人机当警戒哨,但架不住俄军的战术更鸡贼。乌军的 FPV 无人机续航大多就 20 分钟,飞不了多远就暴露了位置,而俄军的 “超级相机” S350M 能在 6000 米高空悬着,比乌军的警戒无人机飞得高得多,根本不被发现。

更有意思的是,俄军还会故意放乌军无人机飞一段,等它传回坐标暴露更多阵地后再动手。有次在赫尔松,俄军跟着一架乌军无人机,不光端了发射点,还顺道炸了旁边的燃料库,等于捡了个大便宜。

这背后其实是俄军无人机规模的碾压式优势,2024 年他们一下采购了 140 万架无人机,是前一年的 10 倍,足够把前线空域变成 “监控大棚”。反观乌军,虽然也能造不少无人机,但高端侦察型号不够,往往要靠西方援助的 “扫描鹰” 撑场面,数量根本跟不上。有次乌军在哈尔科夫部署了三个发射阵地,结果一架无人机被盯上后,另外两个也跟着遭殃,就是因为侦察力量跟不上,藏不住行踪。

俄军还特会玩协同,比如用 “超级相机” 盯梢,用 “猎户座” 无人机兜底。“猎户座” 能挂 200 公斤弹药在天上飞 24 小时,要是发现发射阵地旁边有援兵,直接就能扔炸弹,不用等后续火力支援。之前在卢甘斯克,俄军跟着一架乌军大型四轴无人机,发现阵地后先派 “柳叶刀” 炸掉操作人员,再用 “猎户座” 摧毁备用无人机,一套组合拳下来,乌军一个无人机小队直接报销。乌军飞手现在都有点草木皆兵,有视频拍到他们放完无人机就往树林里钻,但还是躲不过热像仪的扫描,毕竟 “超级相机” 连地面的温度差都能分辨出来。

说到底,俄军这招就是把 “兵不厌诈” 玩到了技术层面,用廉价的侦察无人机当诱饵的 “眼睛”,用精准的巡飞弹当拳头,抓住了乌军无人机操作流程的漏洞。乌军飞手总以为把无人机放出去就安全了,却忘了天上还有双更亮的眼睛跟着,等爆炸声响起才反应过来,早就晚了。

这种战术成本还极低,一架 “超级相机” 才几十万美元,而摧毁一个乌军发射阵地能敲掉几十架无人机和设备,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现在前线乌军都开始给无人机装干扰器,但俄军又改成了多机接力跟踪,反正无人机多,总能有一架跟上,这狡猾劲儿确实让人头疼。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