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世界淘汰某些人的时候,是不会跟他们打招呼的。 七岁的毛毛吃不到预制菜哭闹,
当这个世界淘汰某些人的时候,是不会跟他们打招呼的。
七岁的毛毛吃不到预制菜哭闹,北京大爷为一碗汤要送一套房。
听说还有其他一些更离谱的,只是我没看到视频,就不提了。
我们看着这些比网剧还离谱的剧情,捂着嘴笑的时候,感觉这些剧情怎么有点熟悉呢?
是的,这些剧情在一些感动什么的人物身上反复上演,当时一定会有上亿人为这些人和事感动的。
我从来没信过这些事,虽然我也是看电视节目会掉眼泪的人。
但我掉眼泪的主要是某些纪录片中的内容,比如甘肃那个高考状元县的学生的状况,再比如贵州某小学几岁的学生要在操场上自己做饭的内容。
从历史上的某些故事,比如舜帝用爱感动多次谋杀他的后妈和小弟的故事,似乎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是的,其营销团队就是用数千年都有效的剧情来做公关的,只是哪怕才二三十年,这些营销手段竟然就已经基本失效了。
互联网不能让我们都吃上猪肉,但让大家都看到了猪跑,离谱的故事就编不下去了。
这帮还停留在老时代中的所谓“企业家”们,他们用“坚持”或者说“坚韧”,在整体向上的经济爆发式增长期,渡过了一些难关,就认为他们能成事,而忽视了总体上的顺风顺水。
我当然在现实中见到过这类老板,当成功的时候,意气风发,住着大别墅,打着高尔夫,接触了一些有权势的人,然后就开始飘了。
有人喝酒的时候跟他说设备给他优惠一些,别人是从1000万优惠成950万,他想的按钢材价,给别人150万。当讨论了几句后,张口就说他有全国最有权势的律所,要起诉别人。我当时是听傻了的,别人这个酒喝得太贵了,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的权利来提供地板价的优惠呢?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当时我就觉得这种人一定会出事,结果没多久就真出事了,过两年就开始处理债务危机了。
我复盘过整个过程,差不多有20次左右的机会,可以处理得比较完美的。但这位老板却在每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做了最差的选择。
刚开始的时候,内部是有人提意见的,只是不会被采用。但这些提意见的人发现,他们在提了两三次不同意见后,就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了。
之后的情况就不用介绍了,当年凭努力赚来的,几年时间就靠实力赔出去了。
为什么这帮人就一定会选择最差的那条路呢?他们没有发现的是,他们在以为自己升级了的时候,身边已经没有说真话的人了。
当他们听到正确意见的时候,他会认为,我是老板,你比我英明怎么还在给我打工呢?此时,旁边就会有顺着他的意见来开展前文说的离谱剧情的编辑在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