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会医院的一位教授感冒后,也不知怎么想的,吃了一片头孢,万万没想到,他突然

豌豆大说法 2025-09-27 16:44:08

北京,协会医院的一位教授感冒后,也不知怎么想的,吃了一片头孢,万万没想到,他突然感觉全身血都在往头上涌,脸肿得跟酱猪肝似的,头胀的难受,赶紧送医治疗,最后……,网友:一个救了半辈子人的专家突然成了抢救对象。 9 月 21 日,谭先杰教授因为感冒加重,自己吃了一片头孢,按说他从医三十多年,对用药常识比谁都门儿清,以前吃头孢也从没出过问题。 可这次不一样,刚吃完没几分钟,就觉得全身的血都往头上涌,头胀得厉害,家人一看,他脸色紫得吓人,赶紧往协和急诊送。 到了医院,同事们一看这情况直接推进抢救室,心电监护一接,心率都飙到 170 次 / 分了,嗓子堵得慌,太阳穴跳着疼,脸肿得跟酱猪肝似的,后来他自己说,以前都是他去会诊抢救别人,从没料想自己会躺在这里。 好在抢救及时,输液两个多小时后脸色才恢复正常,第二天还能照常上班,只是有点疲惫。 这事看着惊险,其实藏着个关键问题:为啥以前不过敏的药,现在突然就过敏了?按协和医院支主任的说法,药物过敏是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跟个人体质和药物性质都有关系,不是说第一次没事就永远安全。 谭教授自己复盘,觉得这次中招可能跟劳累有关,当天上午参加职工运动会,中午骑车回家,下午还换了水龙头,身体状态不好,免疫功能就可能出波动。 而且不同批次的药,辅料和杂质可能不一样,就算以前吃同一种药没事,换了批次也可能触发过敏,这就跟有的人吃某个牌子的牛奶不过敏,换个牌子就起疹子一个道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个例,头孢过敏的风险离咱们普通人一点都不远。 今年 5 月,湖北有个 19 岁的姑娘陶兰,因为肠胃炎输头孢曲松钠,刚输了 4 分钟就呼吸困难,想喊医护人员没人在,自己拔针后还是晕倒了,最后没抢救过来,死因就是过敏性休克。 家属后来发现,姑娘之前问过要不要做皮试,医生说不用。 其实国家卫健委 2021 年就有规定,除了有明确过敏史或者说明书要求的,头孢不用常规皮试,但这不是说就没风险了,用药后必须有人盯着观察,因为过敏性休克来得太快,几分钟就能致命。 可能有人会说,我口服头孢总安全吧? 广州医科大学有专家总结过,青霉素类和头孢类都是过敏重灾区,尤其是 β 内酰胺类药物,交叉过敏的风险还不低。 美国 FDA 今年年初也发过警告,有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就算用了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能突然引发过敏性休克。 那咱们普通人该怎么防? 先纠正一个错得离谱的观念,感冒就吃头孢。谭教授自己都说,他是扛了四五天,感觉症状往下呼吸道走才吃的,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根本没用,还白白增加过敏风险。 吃药前最好查个血常规,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别自己当医生瞎开药。其次,不管以前过不过敏,吃药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都得留意身体变化,皮肤痒、起疹子、嗓子堵、头晕这些都是信号,别不当回事。 要是真出现严重症状,别犹豫,赶紧去急诊,过敏性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就那么几分钟,耽误不得。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身体状态差的时候用药更得谨慎。支玉香主任说,老人、儿童、长期服药的人,还有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的人,都是药物过敏的高发群体。 谭教授就是因为劳累让免疫防线出了漏洞,咱们平时要是熬夜多、压力大,用药前更得多留个心眼,哪怕是常吃的药,也别掉以轻心。 说到底,谭先杰教授的经历就是个活生生的提醒,药物过敏不分身份,不管你是医生还是普通人,不管以前有没有过敏史,用药这根弦都得绷紧。 咱们常说 “是药三分毒”,这 “毒” 不光是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更包括这种防不胜防的过敏反应。 希望大家能借着这事,把用药安全的常识刻在心里,别等风险找上门才追悔莫及,毕竟健康这事儿,容不得半点侥幸。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 2025-9-25 协和专家吃头孢过敏进抢救室 以前吃药不过敏不代表永远不过敏

0 阅读:27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