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

云端的逐梦人 2025-09-27 00:02:18

民国时期,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的时候,一顿就吃好多个鸡蛋;之后长年累月地喝人参茶,吃鹿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从年轻时起,就被一个阴影笼罩,袁家的男人普遍短命,不管是父辈,还是叔辈,似乎都活不过六十岁,这样的家族历史让他格外恐慌,他害怕自己步他们的后尘,于是拼命寻找办法,希望能延长寿命,别人信佛求神,他却把希望寄托在餐桌上,认为只要不断进补,就能压住早逝的命运,吃饭,对一般人只是维持生计,对他却成了一场和死神的较量。 这种焦虑逐渐转化为执念,也影响了他在饮食上的选择,在外人面前,他有时候会显得格外节俭,曾有下属见过他用餐,只见一碗小米粥、几样清淡的小菜,看起来比寻常人家的饭食还要简单,这样的一幕,让人觉得他生活俭朴,似乎根本不可能因为饮食出什么大的问题,然而,他的贴身侍从和家中人所见却完全不同,他们回忆那时候的日子,说袁世凯每天所食的,比一整桌酒席还要丰盛,两幅画面放在一起,就显得格外矛盾,其实,这种反差并不难理解:他需要在公众面前塑造一个吃穿朴素的形象,而在私底下,他才会释放出对“补”的极度执迷。 从清晨到深夜,他的一天几乎都围绕饮食来安排,黎明未亮,他就会先喝上一大碗浓汤,用来给自己“开胃”,到了早饭,一碗热腾腾的面必不可少,旁边还有肉食和鸡蛋作陪,其他时间,他也不会闲着,人参、鹿茸一类的东西永远在茶盏或汤羹里出现,午间正餐更是讲究,鱼肉俱全,山珍海味摆一桌,下午依旧有所谓“加餐”,往往是以补药为主,到了晚间,一顿丰盛的热食后,还要来些额外的滋补品,临睡前,他依然不舍得放下所谓养生的手段,再饮些汤水,才觉得放心,整天的时间,就像被补药和珍馐分割成无数的片段,餐桌俨然成了他生活的核心。 这种饮食方式,其实已经超出了生理的范畴,对袁世凯而言,满桌的佳肴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尤其是在他试图恢复帝制的那段时间,饮食铺张得更甚,御膳房的烟火似乎没有停过,食材必须是最好的,菜色必须最全的,对他来讲,桌上的丰厚就是皇权的延伸,“能吃得起”才意味着地位的高高在上,他坚信只要能不断进补,身体就会强健,权力也就能握在手中不放,饮食,实际上成了他对抗恐惧的特别仪式。 人的身体毕竟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一时的执念而改变,随着年纪的增加,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便秘、浮肿、牙龈出血、鼻血频发,这些问题接踵而至,他并非没有被提醒过,身边的医者一再劝他饮食要清淡,补品要适量,否则适得其反,但他总是拒绝,他认为节制等同于放弃,承认身体虚弱就等于承认权力正在消退,他把饮食看作最后的防线,拼命坚守,结果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崩溃。 最终,命运并没有向他妥协,在帝制的梦破灭之后,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糟糕的饮食习惯,更加剧了健康恶化的速度,不到六十岁,他便病重不治,结束了生命,讽刺的是,他拼命依赖的那些补品,不仅没有帮他延寿,反而成为压垮身体的重要推手,他想要用珍馐海味换来安稳的岁月,却只换来更加沉重的结局。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袁世凯之死和他的食单

0 阅读:157

猜你喜欢

云端的逐梦人

云端的逐梦人

云端的逐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