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医案,夜间平卧都感呼吸不畅,服药数剂后,安然入睡!在中医里,谈到“喘”,人

飞翔说健康 2025-09-26 17:51:49

张锡纯医案,夜间平卧都感呼吸不畅,服药数剂后,安然入睡!

在中医里,谈到“喘”,人们往往会想到风寒外邪、痰湿壅肺,但其实也有另一类患者,是由于“阴虚”导致的喘。这种喘不是因为外邪堵塞,也不是因为痰浊上扰,而是身体里该收敛的力量不足,导致吸进来的气纳不下去。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此有深入剖析,他认为这是“阴虚不纳气”,并提出了专方——薯蓣纳气汤。这个方子就是专门针对这类虚喘而设,其用药思路和病机解释,处处体现了张氏独特的中西参合见解。

薯蓣纳气汤的组成包括:生山药,大熟地,去核山茱萸,柿霜饼,生杭白芍,炒牛蒡子,炒苏子,蜜炙甘草,生龙骨。张锡纯特别指出,此方则专治阴虚不纳气之喘。也就是说,当辨证明确是肾阴不足、收敛不及时,就要用这个方子。张氏的用意很清楚:方中山药、熟地、山茱萸、龙骨以补益肝肾之阴,使肾气有所固守;芍药、甘草、柿霜饼则柔润阴分,养液化气;苏子、牛蒡子则协助降逆,使上冲之气得以下行。整方一补一敛、一养一降,层次分明。

要真正理解薯蓣纳气汤的机理,就要先掌握张锡纯关于“纳气”的独到见解。他提出,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人体,不仅仅是停留在胸中,而是能够顺着脉络直达腹内,滋养肝肾。如果肾气虚弱,不能把吸入的气收敛下来,就会通过冲脉影响胃气,再连带迫使肺气上逆,从而产生喘息。他认为,这正是“吸气不能纳下去”的根源所在。张锡纯强调,肝肾是阴中之脏,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肾虚不能闭藏,肝气也就无法发挥疏泄作用,反而被逼着随气上逆,于是喘息更甚。这一番分析,把喘的本质与肝肾关系紧密联系起来,颇具见地。

从临床观察上,张锡纯也常以医案佐证。比如曾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素体偏虚,晚年因久病耗伤肾阴,平时稍一活动就气喘,甚至夜间平卧都感呼吸不畅。别人以为是痰多壅肺,用化痰止咳的药物反复治疗,却收效甚微。张锡纯诊察后认为,此乃“阴虚不纳气”,遂用薯蓣纳气汤加减。服药数剂后,老人能安然入睡,喘息明显缓解。此案生动体现了“补肾敛阴、纳气归根”的作用,也让后世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方子的价值。

再从药理分析来看,张锡纯为什么强调以山药命名此方?他认为山药不仅能补肾益阴,还能兼顾脾肺,并且有收敛之功,是纳气的关键药物。加上熟地滋阴填精,山茱萸酸敛固脱,龙骨潜镇收摄,使肾气得固;白芍柔肝养血,甘草调和诸药,柿霜饼凉润养阴,苏子、牛蒡子则降气平喘。整体构成一个有补有敛、有润有降的体系。张锡纯甚至评价说:“此方治喘之功,最为弘大。”这句话既是自信的总结,也是后世学习的重要参考。

有学者还质疑过:氧气透过肺泡入体,数量并不算大,为何人在吸气时,全身气机都会跟着膨胀?张锡纯的解释非常生动,他指出人体的气机分布有三:膈上大气司肺,膈下中气护脾胃,脐下元气固命门。吸气时,肺泡的膨胀会推动全身气机节节下行,带动气血流通。加上喉管分支下连心肝,气机贯穿奇经八脉,因而吸气不是单纯胸中动作,而是全身之机。若肾阴亏虚,无法容纳吸入之气,就会急于呼出,呼吸节奏紊乱,于是表现出急促、短气、甚至肩抬口张的喘息。这样的解释,把传统“纳气归肾”的理论和现代呼吸生理联系起来,更便于理解。

因此,薯蓣纳气汤不仅是一个治疗虚喘的方子,更是张锡纯“中西会通”思想的体现。他既尊重《内经》“肝肾阴虚”的论点,又结合现代生理学的解释,把“气机升降、脏腑协同”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明白。通过医案的应用,他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这也提醒后学,在面对临床上的喘证时,不能一概以痰热、风寒论治,而要辨清是否存在肾阴不足、纳气无权的根源。

1 阅读:39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