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昨天放话,9月1日才开

梦中赏风月 2025-09-25 22:02:17

就在刚刚! 菲律宾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昨天放话,9月1日才开始的60天大米进口禁令,不但要继续加钟,还要把关税从现在的15%再往上涨,农民叫苦说收购价跌到8比索一公斤,政府想把价托到16比索,翻倍才甘心。 马科斯总统这回是铁了心要救农民。想想看,稻子从地里收上来,每公斤只能卖8到10比索,可种一公斤的成本就要12到14比索,这简直是在逼农民破产。大量便宜的进口大米涌入市场,直接把本地农民逼到了绝境。 农场价每公斤8比索是什么概念?换算成人民币还不到1块钱,农民们流汗流血种出的粮食,竟然连本都收不回。难怪农业部官员着急上火,非要让价格回到每公斤16到17比索的合理水平。 这场危机背后是菲律宾农业的尴尬现状。上半年他们创下了908万吨的稻米产量新高,国际市场供应也充足,偏偏自家农民赚不到钱。印度解除出口禁令更让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承压,菲律宾本地米价随之跌入谷底。 关税成了政府手中的调节器。去年七月,为抑制米价上涨,菲律宾政府曾将大米进口关税从35%下调至15%。如今形势逆转,农业部建议将关税恢复至35%,甚至考虑逐步提高至25%的方案。 劳雷尔部长玩起了心理战,他拒绝透露禁令会延长多久,担心贸易商提前囤货对冲政策。具体细节可能要等到十月中旬才公布,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在搅动市场神经。 保护主义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短期看,禁止进口确实能帮本地农民喘口气,但长期依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反而可能削弱农业竞争力。消费者最终会不会为更高的大米价格买单,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菲律宾的米袋子政策一直在左右摇摆。缺米时拼命进口,米多时又堵截外米,这种折腾暴露出农业政策的短视。根本问题在于生产效率,单靠禁令和关税保护,治标不治本。 全球大米贸易正密切关注马尼拉的一举一动。越南、泰国这些传统出口国已经感受到压力,一旦菲律宾长期关闭市场,整个亚洲大米贸易流将重新布局。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在此次危机中暴露无遗。价格波动直接冲击生计,政府不得不频繁干预,这种恶性循环需要更深层的解决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是根本出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51
梦中赏风月

梦中赏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