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蔡国强的炸山脉行为, 才了解董明珠这句话的含金量。 董明珠前段时间公

开心唠唠嗑 2025-09-25 19:31:20

看了蔡国强的炸山脉行为, 才了解董明珠这句话的含金量。 董明珠前段时间公开表示过:格力的核心岗位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当时这句话还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大V公开指责董明珠。 董明珠那句“绝不用海归派”当初被骂得多凶,现在看就有多清醒。当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点燃烟花、被全网痛斥“炸山”时,人们突然发现:某些披着“国际视野”外衣的创意,骨子里却藏着对本土生态的漠视。 格力1.3万名研发人员清一色本土培养,这不是封闭,而是沉甸甸的信任。董明珠敢把“海归派里有间谍”这话甩到台面上,看似极端,实则戳破了某些盲目崇拜的泡沫。她赌的是中国高校能养出真龙,赌的是土生土长的人才不比谁矮一截。 看看数据吧!格力拥有22项“国际领先”技术,专利墙垒得比城墙还厚,每年222.8亿元的利润背后,是流水线工人谭建明一路冲进研发中心的逆袭。这套“自己养孩子”的模式,比到处认干亲实在多了。 蔡国强烟花事件的讽刺在于,一个标榜“艺术无国界”的项目,却踩碎了生态敬畏的底线。那些骂董明珠狭隘的人,此刻正对着红蓝烟花怒斥“亵渎神圣”。到底谁在真正守护这片土地的价值观? 董明珠的强硬背后,藏着中国制造转型的集体焦虑。当某些海归靠着“镀金学历”索要百万年薪时,格力车间里的大学生正把空调压缩机精度磨到头发丝的百分之一。这种反差,比任何公关文案都更有说服力。 不是说海归派全是花瓶,但钱学森那个时代的留学精英,胸怀里装的是“两弹一星”,不是个人简历包装术。董明珠抗拒的从来不是真才实学,而是那种“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惯性软骨病。 格力与北理工、华中科大共建实验室,每年2亿元砸向产学研闭环。这种深耕本土高校的耐心,比抢购“海归标签”更需要战略定力。当短期流量成为流行毒药时,长期主义反而成了最叛逆的坚守。 董明珠的争议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开放”的复杂心态。全智贤广告撤了又回,路易威登海报挂了又撤——资本可以摇摆,但格力这把锤子,二十年只敲一颗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7
开心唠唠嗑

开心唠唠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