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积极推进eSIM创新

新浪财经 2025-09-24 17:49:15

(记者陈锦锋)在2025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上,iPhoneAir以“史上最薄”的机身设计引爆全场,而其取消物理SIM卡槽、全面采用eSIM技术的突破,更成为行业焦点。然而,这一技术的背后,既是运营商对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探索,也是一场涉及技术、安全、市场与政策的复杂博弈。

技术攻坚与安全防线双线推进

自2023年因安全风险暂停eSIM业务后,国内运营商对这一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歇。2025年6月,工信部正式批复三大运营商全面推进eSIM应用,要求其通过技术升级解决实名认证漏洞、跨境写卡滥用等核心问题。这一政策转向,成为运营商加速布局的“发令枪”。

中国电信采取“分步推进”策略。其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覆盖机型包括iPhone17系列,但开放时间仍需等待工信部最终批复。电信内部人士透露,其系统已支持“双向机卡锁定”功能,即用户丢失设备后,可远程锁定eSIM配置文件,同时将设备IMEI号列入黑名单,阻断非法使用。

中国移动全国营业厅系统已完成升级改造,支持eSIM手机业务,但开放时间未定。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在于“服务捆绑”:用户办理eSIM业务时,可同步开通“国际漫游数据包”和“AI客服优先通道”,试图通过增值服务提升用户粘性。

中国联通计划于iPhoneAir开售时同步开放手机eSIM商用试验。其方案强调“线下核验+活体认证”双保险:用户需携带身份证前往自有营业厅,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完成实名认证,并签署《eSIM服务协议》。

eSIM重构物联网连接生态

eSIM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手机领域,更在物联网与智能终端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其嵌入式设计、远程配置能力和全球漫游特性,使其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连接基石”。

智能穿戴设备是eSIM最早落地的场景。以华为Watch4系列为例,其内置的eSIM芯片支持独立通话和移动支付,用户无需携带手机即可完成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操作。2025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超8亿台,其中eSIM机型占比达45%,中国市场贡献35%的份额。

智能汽车领域,eSIM正成为“车联网标配”。特斯拉ModelY、蔚来ET5等车型已标配eSIM模组,支持远程诊断、自动驾驶数据传输等功能。万马科技推出的“ONESIM”方案,更通过单eSIM芯片实现全球联网管理,简化车企供应链。据预测,2026年全球车载eSIM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工业物联网场景中,eSIM的远程配置能力大幅降低部署成本。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通过eSIM实现远程运维,故障响应时间缩短60%;海尔智家的eSIM冰箱可实时上传能耗数据,助力电网“削峰填谷”。2025年,工业传感器/智能表计领域的eSIM连接数同比增长12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挑战犹存:技术、市场与政策的三角博弈

尽管前景广阔,eSIM的全面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层面,安全与成本的平衡是核心矛盾。2023年,灰产利用eSIM远程激活漏洞实施诈骗,导致部分业务被紧急叫停。当前运营商虽通过“线下核验+二次验证”提升安全性,但维修成本随之攀升——eSIM芯片焊在主板上,故障维修费用占整机价格的60%,远高于物理SIM卡。

市场层面,用户习惯与终端适配是关键障碍。调研显示,中国消费者对eSIM的认知度仅27%,45岁以上群体接受度不足20%。此外,双卡用户占比达68%,但eSIM多号管理受政策限制,跨运营商切换流程繁琐,导致用户仍依赖实体卡。

政策层面,监管与创新的平衡亟待破解。工信部对eSIM的审批严格,数据跨境传输、反诈追踪等监管盲区尚未完全解决。例如,国行iPhone的eSIM管理界面仅支持联通配置文件,无法直接添加境外运营商,与港版机型形成鲜明对比。运营商则面临利益重构压力:eSIM普及可能削弱其通过实体卡实现的“用户锁定”能力,倒逼行业从“号卡营销”转向“服务竞争”。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咪星人

咪星人

3
2025-09-25 17:27

eS丨M根本不是技术突破,早几十年就有了的,比如小灵通,这不过是归货翻新,看被你吹的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