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商家将268万的翡翠错标成26.8万卖出,在发现问题后,商家联系买家协商,希望对方能取消订单,并寄去价值两万多的檀香摆件作为赔礼,可买家却以已签合同将翡翠转卖,不交付要面临百万索赔为由,强烈要求商家发货,双方闹上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杨老板是做珠宝直播生意的,有个老客户来找她,想买个高端吊坠,明确表示“钱不是问题”。 杨老板想起自己手里有件货,是个高品质翡翠,市场价得过两百万,但她没直接报底价,而是叫客户“晚上来直播间看”,她寻思直播氛围能促单。 没想到晚上出事了,新来的助理操作时,把价格打成了二十多万,直接少了个零。 链接一上,那顾客几乎秒拍下付款,当时直播忙,杨老板没立刻发现,等直播结束对账,她当场傻眼,赶紧联系客户。 杨老板说:“我真的求您了,价格标错了,这单我实在亏不起,给您退款行不行?我再送一个两万多的摆件给您赔罪。” 但对方态度很强硬,回复说:货我已经转卖出去了,跟下家签了合同,收了人家定金,你们不发货,我得赔人家一百万。 事情立马谈崩了,杨老板觉得不对劲,一查时间线,发现客户是下单第二天才签的转卖合同,而她在当天上午就主动联系客户说明标错价、请求退款。 也就是说客户在明知商家标错价且不愿成交的情况下,仍然收了别人的定金、签了转售协议。 这就让杨老板怀疑:对方是不是故意做局,利用她的操作失误来套取赔偿?双方协商无果,最终走进法院。 一审判决结果最近出来,法院认为商家自身有过错,操作失误不构成重大误解撤销理由,判决杨老板向顾客赔偿50万元。 杨老板没法接受,认为对方有明显恶意转嫁风险、扩大损失的行为,已经提起上诉。 这事情一经报道,迅速引起全网热议,网友分成两派吵翻天。 一部分人说:商家自己标错价,就得自己承担后果,成年人了要为自己错误负责,“难道输错密码也要银行负责?” 另一拨人认为:明摆着是顾客钻空子、恶意薅羊毛,“知道是错价还赶紧转卖,不就是故意设套索赔吗?”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这顾客以后别想在这行混了,谁还敢卖东西给他?” 这起纠纷核心其实不在“标错价”本身,而在于顾客是否在明知交易存在重大错误、且不可能按约履行的情况下,依然与他人签订合同,从而将自身置于赔偿风险中,并以此要挟商家? 法律界人士也出来分析,有的律师说,这类案件通常看是否构成“重大误解”。 如果商家能证明标价和实际价值差异巨大,且客户并非善意,合同可以撤销,但举证很难,客户是不是“善意第三人”,成了判决关键。 而本案中客户在商家已明确沟通并请求退款后,仍然执意收取下家定金、签署转卖协议,这个时间点和行为动机就成为二审焦点。 杨老板这边认为,对方目的根本不是真要货,就是冲着索赔来的。 这事儿到现在还没完,二审还在进行,不少做电商的商家看完心有戚戚焉,说现在直播卖货节奏快、易出错,一旦被恶意下单,维权成本极高。 也有人提醒消费者:别以为捡漏都是好事,有些“坑”你踩中了,可能得吃官司。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 2025-9-22
浙江余姚,女子看中一块翡翠,只需26.8万,她转手就卖了100多万,结果她刚收了
【47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