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位妇女为躲避国民党追击,抱着九个月大的婴儿在逃进了树林,只见敌人就

熹然说历史 2025-09-24 00:43:00

1939年,一位妇女为躲避国民党追击,抱着九个月大的婴儿在逃进了树林,只见敌人就要追上,她却索性解开了衣扣。 深山密林中,一个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东躲西藏,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她竟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坦然解开衣扣,装作哺乳的样子。 这位勇敢的母亲是谁?她为何被追杀?又是什么让她在生死关头如此镇定? 1939年6月12日,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发生了。 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执行蒋介石的密令,派兵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将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等六人残忍杀害。 涂正坤的妻子朱引梅带着九个月大的儿子涂明涛,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逃亡生活。 说起涂正坤,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1897年出生在平江县嘉义镇一个贫苦的缝纫工人家里,小时候跟着父母学手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925年,涂正坤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 后来他一直在湘鄂赣边区搞革命,还当过平江县委书记。 朱引梅呢,原本是个童养媳,嫁到涂家后也成了地下交通员,夫妻俩都是坚定的革命者。 1938年国共合作抗日,涂正坤担任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主任,表面上看着太平,其实暗流涌动。 涂正坤这人警觉性高,早就嗅觉到危险信号,提前将党的经费一斤二两黄金交给妻子保管,还特意嘱咐:万一出了意外,一定要把这笔钱交给组织。 果不其然,6月12日下午,国民党军官张绍奇来到通讯处,说是请涂正坤去乡公所商量紧急军务。 涂正坤刚走出三十多步,就中了埋伏,当场牺牲了。 消息传来,正在外面执行任务的朱引梅心急如焚往家赶。 还没进门,就看见国民党士兵正抱着她九个月大的儿子要带走。 关键时刻,房东邓选成的妻子冲上前去,硬说这是她孙子,才把孩子抢了回来。 朱引梅知道不能久留,赶紧把丈夫交给她的黄金和自己的四两嫁妆一起缝进贴身衣物里,抱着孩子连夜逃进了深山老林。 母子俩在山里东躲西藏,饿了啃树皮,渴了喝山泉,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孩子饿得哇哇直哭,她却一点奶水都没有,只能装装样子安慰孩子。 几天后,国民党开始地毯式搜山。 朱引梅听见狗叫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知道搜山队伍来了。 她看见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正朝这边走,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孩子偏偏这时候哭得更厉害,怎么哄都哄不住。 眼看就要暴露了,朱引梅急中生智,抱着孩子走到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大大方方地解开了衣扣,装作喂奶的样子,还轻声哼着摇篮曲。 几个士兵走过来,看见这一幕,领头的军官上下打量了她一番。 朱引梅低着头专心"喂奶",脸上沾满泥土,衣服破破烂烂的,看着就是个普通山民。 士兵用枪托捅了捅她,问她是什么人。 她抬起头,用浓重的乡音说自己是山下村里的,孩子饿了,找个安静地方喂奶。 军官看她确实不像什么要紧人物,挥挥手让士兵们继续搜山去了。 这一招真是险中求胜。 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到处张贴通缉令,朱引梅母子俩能逃过这一劫,全靠她的机智和镇定。 不过,在山里也待不长久,国民党三天两头来搜山,有一次还用机枪扫射,子弹就在她们头顶上飞过,差点就没命了。 朱引梅只好带着孩子下山,化装成乞丐在村镇间流浪。 运气好时能找些缝缝补补的活儿,运气不好就只能挨家挨户去乞讨。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朱引梅也没动过怀里金子的念头。 有人问她,手里有那么多金子,为啥还要讨饭? 她说,这不是我的钱,是党的钱,我得替丈夫交给组织。 就这样,朱引梅母子在外面漂泊了整整十年。 1949年7月,平江解放了,朱引梅听说消息后,马上带着已经11岁的儿子来到县委大院,把保存了十年的黄金,一分不少地交给了县委书记齐寿良。 齐寿良接过这沉甸甸的黄金,眼眶都湿了。 这位39岁的妇女,十年前还风华正茂,现在却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看着让人心酸。 组织上给朱引梅恢复了党籍,安排了工作,让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但她从来不以烈士遗孀自居,也不让儿孙沾光。 儿子涂明涛长大后在粮站工作,五个孩子都是普通职工,有的还当过临时工。 1995年县里房改,80多岁的朱引梅交不起钱,有人质疑她装穷。 她只是淡淡地说:"要是贪财,当年那些金子早就用了。 "这时候,黄耀南、齐寿良等知情的老领导出来作证,朱引梅背着黄金乞讨十年的故事才被更多人知道。 1998年,88岁的朱引梅安详离世。 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信仰。 二十两黄金,在那个年代足够买几十亩地,可她宁愿讨饭也不动分毫。 这不是傻,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底线和操守。 朱引梅的故事让人动容,也让人深思。 在生死关头,她用母亲的本能保护了孩子;在漫长岁月里,她用信仰的力量守护了丈夫的嘱托。 今天的我们,还能做到这样的坚守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0 阅读:3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