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之潮,奔涌于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沿;创新之火,点亮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作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的核心领域,量子科技不仅是衡量国家科技硬实力的关键标尺,更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必争之地。在此背景下,于近日举行的第一届CIC“悟空杯”量子计算大赛,以“量子赋能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的284支精英队伍,成为检验我国量子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舞台。其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芯谷产业学院)先进密码与量子计算团队师生不负众望,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创新的技术方案与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该校两名研究生更入选“优胜选手”,成功直通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量子科技竞技舞台上彰显了川蜀高校的创新风采与硬核实力。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赛事,初赛阶段,我校选手以扎实的量子计算基础理论获得笔试满分;决赛环节,团队聚焦‘混合量子-经典神经网络模型’与‘变分量子算法’,提出基于QAOA的医疗保险费用高效预测方案,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将预测准确率提升12.7%,获得评审专家一致好评,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该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4级硕士生白冬淼、何英豪凭借突出表现入选“优胜选手”,将代表学校出征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次佳绩的背后,是该校“先进密码与量子计算”团队的长期深耕与积淀。“该团队专注于量子安全通信与量子计算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其在政法数据共享与金融量子机器学习应用方面示范成效显著,提出多项量子云安全计算新方法,获发明专利28项、成果转让23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已培育量子方向硕士35名,入选四川省首批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形成特色人才培育模式,为量子领域持续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
据了解,本届CIC“悟空杯”量子计算大赛采用“理论笔试+上机实操+现场答辩”三段式赛制,重点考察选手在量子算法设计、量子编程及工程落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产生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0项。值得关注的是,大赛首次设置“量子创新赛道”,从中遴选20名优胜选手直接进入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现了专业竞赛平台与国家最高级别青少年科创舞台的无缝衔接,为量子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搭建了“成长快车道”。
“此次佳绩充分彰显了学校在量子计算与网络安全交叉领域的创新实力,也是学校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成果。”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校将进一步整合量子信息、密码学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优势,打造高水平量子安全创新团队,积极服务国家量子科技战略,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量子网络贡献力量。(王李科)
供图:成都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