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站安检岗学生暑期工连干16天,每天工作超14小时,本应拿到千余元工资,实际仅发167元,劳务派遣层层外包,工资被扣得所剩无几!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荒诞的数字,常常比冰冷的冬天更刺骨,167元,这不是在超市结账时随手扫出的账单,而是两个年轻女孩在太原南站干了整整16天安检员后拿到的工资! 还有一个高中生,她在同样的岗位上坚持了半个月,最后到手的报酬只有178元。 数字小到可怜,却足以让人心口一凉,要知道,她们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换算下来,每个小时的劳动价值连一瓶矿泉水都买不起。 事情的开始并不复杂,几个学生想趁着暑假打工挣点零花钱,打开招聘平台,看到有劳务中介发布的岗位:太原南站安检员,底薪2500元,加上绩效还有500元,一个月能休息四天。 听起来虽然辛苦,但至少比在餐馆端盘子体面些。 中介还加了一条“规矩”:必须先交260元体检费,满月后再返还,于是她们稀里糊涂就交了钱,签了合同,穿上制服,正式上岗。 然而,等真正投入工作后才发现,所谓的合同更像是一纸空文,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休息日从来没有兑现。 客流高峰期,人流如潮,她们必须精神紧绷,反复操作同样的安检动作,几乎没有喘息的间隙。 最令人无奈的是,合同里从未提到过的各种名目,纷纷在工资条上“冒”了出来:违约金600元,服装折旧140元,被褥260元,再加上伙食和住宿的扣费,原本该有的千余元被切割得七零八落,最终只剩下一张可笑的“工资单”。 更荒唐的是这笔钱的去向,车站方面说,他们早就把用工费用结清了,钱一分不少地打给了保安公司。 而保安公司又把任务转给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这家公司则把工资交给现场队长发放。 最后的解释让人哭笑不得:队长把钱卷走了,公司也推说“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打工人挥汗如雨干出来的报酬,变成了一场无底洞里的“推诿游戏”! 每一个环节都在说“不是我”,可是谁又能为这些孩子们讨回公道? 即便退一步设想,假如工资真的按照承诺发到手里,她们能拿到1350元,但仔细算一算,16天的工时总共超过240小时,折算下来时薪才五块多。 对比太原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12.4元,连一半都不到! 而且,她们的劳动性质早已超过正常强度,理应享有加班费和社保,可现实里,这些条款成了“奢望”。 在某些地方,劳动法就像摆设,派遣合同成了挡箭牌,合法的权益在层层外包中被悄然掏空。 网络上对此的讨论异常热烈,有人怒斥劳务派遣是打工人的“枷锁”,企业借此规避社保和责任,把风险和成本一股脑甩给最底层的劳动者。 有人回忆起十几年前合同工制度逐渐被派遣取代时的震惊,如今看来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还有人直言,这种模式的存在,本质上就是让用工单位花更少的钱,雇更多的劳动力,而代价全由打工人承担。 在这一连串故事里,最令人揪心的并不是“拿不到钱”,而是“即便拿到钱,也远远低于应得”。 两个年轻女孩,一个暑期兼职的学生,她们并没有想要一步登天,只是希望在假期里通过辛勤劳动赚点生活费,结果却换来一纸讽刺的账单。 这种对劳动的漠视,比欠薪更冷酷,因为它传递出的信息是:你的时间、你的汗水,廉价到可以随意打折。 记者介入之后,事情才算有了转机,公司最终把工资如数补发,孩子们拿到了原本属于她们的钱。 但这并不能掩盖背后的问题。劳动关系被外包到不知多少个环节,责任像皮球一样来回踢,制度漏洞让黑心公司有机可乘。 如果没有媒体曝光,这笔钱还能顺利到账吗?恐怕无人敢保证。 这些荒唐的经历告诉我们,工资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真正被践踏的是劳动者的尊严。 当一个社会允许“干得越多,赚得越少”的现象存在时,那不仅仅是几个暑期工的遭遇,而是所有普通打工人潜在的风险。 尊重劳动,保障权益,本该是最基本的底线,却在某些岗位上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不足以代表整体,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就是全部的世界。 她们的愤怒、委屈与无奈,值得每一个旁观者警醒。 毕竟,今天是在火车站的安检岗,明天会不会发生在快递仓库、外卖配送点,谁也说不清,我们不能等到事情一再重复,才去感叹“原来早有苗头”。 这不是简单的欠薪新闻,而是一次次提醒:工作不该成为羞辱尊严的枷锁。 劳动,本应得到最起码的尊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太原南站安检岗学生暑期工连干16天,每天工作超14小时,本应拿到千余元工资,实际
叁号知识局
2025-09-23 12:08:12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