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近日,在北京,一名武警仪仗兵袁梦龙,在退役仪式上将陪伴他5年的礼宾枪交到

笑看云烟 2025-09-22 22:44:42

泪目了,近日,在北京,一名武警仪仗兵袁梦龙,在退役仪式上将陪伴他5年的礼宾枪交到新兵陈志威的手中,这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在阅兵场上是一条硬汉,可他突然当众泪崩,叮嘱接礼宾枪的新战友陈志威一段话,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九月的阳光下,军训场上发生了一幕,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出现了,袁梦龙,这个在烈日下站军姿能硬如钢板、在寒风里操练礼宾枪能坚持半小时以上的硬汉,居然泪流满面。     其实是因为他刚把手里那把 56 式礼宾枪交出去,但这可不是随便把枪递过去那么简单,对他来说,这把枪里装着的,是他五年当兵日子里所有的回忆和感情,分量重着呢。     这把枪每一处细节都刻着袁梦龙的故事,镜面亮得耀眼,不是出厂时的标准工艺,而是他每天三次擦拭、连续1825个日夜用汗水磨出来的光泽。     枪托里那个小小的凸起,也不是设计错误,而是他新兵时和枪无数次磨合后留下的印记,枪身上一道浅浅的刮痕,则记录着某个风雪夜,他为了保护枪,自己撞上栏杆的瞬间。     更神奇的是,枪和人的身体几乎融为一体,袁梦龙掌心的老茧,形状恰好卡在握把的纹路里,握上去的瞬间,像是人枪合一,这不是夸张,他每一次操练、每一次站岗,都在和它建立默契,把枯燥的“121”口令练成了身体记忆。     对他而言,这把枪早已超越了工具本身,成了最可靠的伙伴,是精神支撑,也是青春和汗水凝结的物化象征。     当他在交接现场,把枪递给新兵陈志威时,动作缓慢而郑重,他告诉陈志威,“这把礼宾枪是我的信仰”,既有军人的庄严命令,也有兄长般的叮嘱,枪托那块凸起要小心擦,不能用硬布。     那一刻,抽象的“责任”和“使命”被具体化了,触摸到的温度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袁梦龙掌心的老茧和五年心血。     陈志威握住枪时,手指感受到了那股温热的力量,仿佛触碰到前辈的脊梁,旁观者感叹:“枪交出去了,魂传下来了”。     这种传承既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也不是挂在嘴边的生硬规矩,它是靠着手把手交接时,从手心传过去的那份责任感和精神劲儿,能让年轻一辈把礼宾那股子精神给接过来、一直传下去。     交枪的瞬间,袁梦龙泪水未干,但嘴角却慢慢扬起,他知道他交出的不仅是一件冷冰冰的武器,而是自己五年军旅中最滚烫的部分,汗水、坚持、责任与信念,他把自己的一半生命,掰给了后来的人。     五年军旅虽终有尽头,但精神和传承不会消逝,袁梦龙会离开,枪会慢慢老去,但那份通过手心、通过经验和责任传下来的脊梁,将继续挺立在队伍里,激励一代又一代士兵。     要知道,军人的血是烫的,他们的精神也一样,通过这些日常训练和交接,生根发芽,永不消逝。     这件事告诉我们,军人的训练不仅是身体的磨练,更是信念的沉淀,一把枪,一名士兵,五年汗水和情感的交融,它承载的,比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责任,是传承,是一种无言却最深刻的力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北京时间——2025年9月10发布

0 阅读:0
笑看云烟

笑看云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