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打下来了,庆功酒还没喝,姚启圣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回京,就是去送死。
康熙早就想弄死他了,据说在心里已经杀了他一千遍。
为什么?
就因为他本事太大,骨头太硬。这种人,搁哪个朝代都是老板最头疼的员工。活儿干得漂亮,但从不把你当神供着,他心里装的是事儿,不是你。
换别人,可能早就吓尿了,削尖脑袋讨好还来不及。
但姚启圣是谁啊,在鬼门关都逛过几圈的主儿。他手里捏着一张王炸,一张让皇帝都得憋回去的牌。
——丁忧。
说白了,就是回家给爹妈守孝。
这在古代,是天大的事,是“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正确,皇帝也不能随便碰。
绝就绝在,人家守孝27个月,一口气守完。
他呢?愣是给办成了“分期付款”。
第一次,攻台不顺,眼看要背锅,他申请回家守孝,躲过去了。
第二次,跟主帅施琅意见不合,硬刚下去两败俱伤,他再次申请回家守孝,把舞台让给别人。
这第三次,台湾平定,天大的功劳在身,也正是杀机最浓的时候,他揣着剩下的孝期,坦然赴京。
康熙看着他,恨得牙痒痒,但就是下不了手。
杀一个功臣?天下人怎么看?
杀一个正在守孝的孝子?那等于自己打脸,把“孝道”的牌坊给踹了。
你看,最高明的博弈,从来不是硬碰硬。
功劳是护身符,但真正保命的,是他把“规矩”这张牌,玩到了极致。
他用一次次“回家守孝”,告诉所有人:
有时候,最强的不是刀,而是规则本身。最聪明的不是往前冲,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恰如其分地,退一步。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