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驻华前大使伯恩斯说,“中国是可敬的对手,中国已经不是美国两党所认为的

士气沉沉 2025-09-21 16:47:35

[微风]美国驻华前大使伯恩斯说,“中国是可敬的对手,中国已经不是美国两党所认为的缺乏创新的中国了,美国还错误地以为中国还是以前的那个模仿者;现在的中国,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在很多方面与美国旗鼓相当,中国绝不会让自己受威胁,受到侮辱,甚至成为输家,中国不再有自卑感,所以不会再屈服。”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华盛顿长期以来的认知滤镜。 伯恩斯的清醒在美国政坛显得格外刺眼。当国会还在讨论如何遏制中国“技术盗窃”时,中国科学家已在《自然》杂志发表量子计算突破性论文;当五角大楼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时,中国无人机企业正占据全球70%的消费级市场。 这种认知鸿沟正在让美国付出代价——芯片禁令倒逼中国加速国产替代,光伏关税反而让中国新能源技术领先全球。美国智库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5G、航天等37个关键领域中的12个已实现并跑或领跑。 中国的科技崛起绝非偶然。深圳南山区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连续72小时攻关6G技术;合肥科学岛上,“人造太阳”装置持续刷新运行纪录;贵州深山中的天眼望远镜正捕捉宇宙最深处的信号。 这些场景背后,是中国研发投入十年增长400%,是每年超过400万理工科毕业生涌入创新一线。当美国还在纠结是否放松签证限制时,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国,连苹果公司都要在深圳设立亚洲最大研发中心。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心理层面。二十年前中国加入WTO时的谦卑姿态早已被自信取代。当美国议员叫嚣“脱钩断链”,中国企业家淡定回应“市场会说话”;当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崩溃论”,中国青年用国潮消费和硬核科技投票。 这种自信源于高铁网络覆盖全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世界六成的现实成就。伯恩斯敏锐捕捉到这种心态转变:“中国年轻人不再仰视美国,他们更关心如何让中国变得更好。” 中美博弈正在进入新阶段。美国习惯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正在失效——制裁华为催生鸿蒙系统,限制航天合作倒逼中国建成独立空间站。 更危险的是,当美国把中国视为“必须击败的对手”,中国却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全球南方国家。 非洲的铁路、东南亚的港口、中东的光伏电站,这些合作项目正在重塑世界格局。伯恩斯的警告值得深思:当对手不再自卑,美国的霸权工具箱里还剩下多少有效筹码? 这场世纪较量已超越单纯的经济科技竞争。中国用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能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当美国还在纠结“谁输谁赢”,中国已开始定义“共赢”的新规则。伯恩斯的清醒能否唤醒华盛顿?当中国不再仰望星空,美国是否该学会平视这个世界?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