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抛出了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方案。不仅把俄罗斯的液化天然

修竹崽史册 2025-09-20 15:50:40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抛出了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方案。不仅把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往门外推,下调了原油价格上限,还直接点名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贸易公司,连金融、加密货币、油轮交易等领域全都瞄准。他们甚至把制裁名单扩展到了中国企业,明确禁止欧盟企业和某些中国公司合作。欧盟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高估自己的底气了?   欧盟一直把自己当成世界经济的“巨无霸”,这些年欧盟自身的日子并没有多滋润。   2024年,欧盟总GDP的确还在全球排第二,但和中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甚至可以说优势微乎其微。   别看欧盟人口也有近5亿,但地区差异巨大,内部经常内耗,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法德等核心国家。   但进入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后,欧洲正在被中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创新转型不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从2022年开始,欧盟对俄罗斯层层加码制裁,起初是冻结高官和富豪资产,后来切断能源贸易,搞高科技出口禁令,各种手段轮番上阵,目的就是要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活力。   令欧盟没想到的是,俄罗斯经济并没像预测那样垮掉,能源出口虽然被欧洲压制,但转头加大对中国、印度等新市场的出口,石油天然气卖得依然不少,甚至因为价格被推高,俄罗斯财政收入还保住了。   与俄罗斯的坚挺对比强烈的是,欧洲自己倒先受了冲击,这两年欧洲通胀飙高,企业生产成本飞涨,民众生活压力大。   从德国到意大利、大到小的制造业公司接连传出裁员甚至关停,有些超级大厂把产能转向美国或者东南亚。   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让欧洲的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弱,欧洲工业依赖的就是廉价、稳定的能源——俄罗斯断供后,虽然美国卖了不少高价天然气给欧洲,但成本差距摆在那里,欧洲产业根基受伤较重。   这轮制裁更有风险的一点在于,把中企拉进了“黑名单”,欧盟宣称,这些中国企业涉嫌为俄罗斯提供转运、技术或零部件支持,因此需要警告和限制。   但实际情况是,中欧贸易和合作早已不是你来我往那么简单,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欧盟不少核心产业对中国供应链有着很深的依赖。   从高端设备、原材料到日常消费品,无数欧洲工厂和企业都和中国公司建立了紧密联系。   如果贸然跟中国对抗,欧盟自身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过去10年,德国、法国等国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大量采购中国设备和零部件,如果说割裂合作关系,短期内欧洲恐怕找不到合适替代,成本上升、市场萎缩反而可能加快产业衰退。   而中国自身由于创新进步和内需增长,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么需要欧洲的技术或市场,双方互补性明显削弱。   如果欧盟像美国一样一味加码对华制裁,可能会失去本就逐渐减少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欧盟这一轮走强硬路线,其实是外压与内困裹挟下的无奈之举,对美国越来越依赖,让欧盟在中美博弈和地缘冲突前面临两难。   一边要维护自身产业和社会稳定,一边又难以拒绝美国的政策指挥棒。   欧盟自身还面临老龄化、债务、移民、产业失速等结构性难题,再这样对外挥舞大棒,很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盟作为经济强区,依然拥有全球第二大市场、强科技创新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只是最近几年越来越被地缘争端、内部分歧绑架。   一味走加码制裁、脱钩的路线,看上去自信倔强,但长远看更像是自损八百。   事实已经证明,强制性地割裂彼此、打击全球分工,只会导致更高成本、更低效率和更大的不确定性,最终大家都要为此埋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欧盟想维持影响力和竞争力,最需要的其实是冷静和理性。   既要主动面对自身短板,走自主创新升级道路,也得放下零和博弈心态,和真正重要的经济伙伴互利合作。   如果总是频繁挥刀制裁,陷入大国对抗的泥潭,只会消耗自身实力,离世界舞台的核心渐行渐远。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欧盟委员会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草案》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