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全部进驻!系统整治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9-20 10:48:29

中央巡视组全部进驻,从今年7月起,对北京、天津、青海、新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常规巡视,并会同有关省委巡视机构对沈阳、大连等10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联动巡视,整个巡视预计持续两个半月左右。

今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着重抓好国企、能源、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等。

4月份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员文章《准确把握巡视重点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提出:今年是实现巡视全覆盖很关键的一年。

大家都知道工程领域一直都是腐败的重灾区,这几乎是行业内外公开的秘密。

说白了,因为这个地方,水太深,油水太大了。一个项目,从最开始的立项审批,到中间招标投标,再到后面物资采购、施工监理,最后到盖章签字的竣工验收,整个链条特别长。

而每一个环节,都牵扯着巨大的资金和不小的权力,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变成某些人捞好处的口子。一个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从上到下,有太多只手想伸过来分一块。钱越多的地方,权力越集中的地方,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招投标,猫腻最多的“第一现场”

在整个工程链条里,招投标这个环节,可以说是问题最集中、玩法最多的地方。

一个正常的招投标,本该是大家凭本事吃饭,谁的技术好、方案优、报价合理,谁就中标。但在很多时候,这已经变成了一场“前台演戏,后台内定”的闹剧。

第一种玩法,叫“领导的关系”。现在这种方式已经不那么直接了,很少有领导会打电话那么傻,而是变得很隐蔽,比如当面交代一下,或者让身边人出来传个话。表面上,招标流程一步都不少,但实际上,谁能中标,早在开标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后面的所有流程,不过是陪着那个已经内定的人,把这场戏演完而已。

更高级的玩法,是“量身定做”。领导甚至都不用直接指定谁中标,他只需要授意下面的人,在制定招标文件的时候,设置一些特别的门槛。比如,要求一个特定的专利技术,或者一个极其罕见的业绩,而这些条件,全国可能就他关系户那一家公司满足。这么一来,其他所有公司在资格预审阶段就被“合理”地刷掉了,整个过程看起来毫无破绽。

第二种玩法,是“权力控全场”。这比单纯打招呼又进了一步。有些手握大权的领导,可以直接操控整个评标过程。

他可以暗示招标代理公司,把开标时间定得非常短,让外地有实力的公司来不及准备标书。他也可以在评标环节,直接向专家组成员施压。评标专家,本该是保证公平的最后一道关,但在权力面前,这条防线也经常被攻破。

除了招投标,项目从头到尾,其他环节的问题也不少,从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处处是关卡。

项目审批,就能卡住你。有的项目,明明不符合规定,比如在不能开发的地方搞建设,但因为有领导强行拍板,硬是能推下去。反过来,有的项目手续齐全,但就是有人故意拖着不批,目的就是让你明白,不“意思意思”,这事儿就办不成。

物资采购,是个大油田,负责采购的人,权力很大。他们可以和供应商勾结,要么报高价买便宜货,把差价装进自己口袋,要么干脆就用劣质材料替换合格材料,省下来的钱大家分。一根钢筋的标号,一袋水泥的品牌,看着不起眼,背后可能就是几十上百万的利益。

还有质量监督,有些负责质监验收的人,把手里的权力用到了极致。你的工程做得再好,只要他不点头,就能给你挑出一堆毛病。想顺利通过?那就得交“过路费”。

这种风气,逼得很多规矩干活的人也没办法,最后只能跟着学坏,而这些多出来的成本,最终买单的,还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这次中央巡视组把工程建设和招投标也列为了重点,信号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下大力气,把这个行业里长期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好好地清理一遍。

14 阅读: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