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青海一块石头专家争论仨月,破解刻字后原来背景这么大?6月份,中国社科院科考

友绿聊历史 2025-09-19 22:43:16

离谱!青海一块石头专家争论仨月,破解刻字后原来背景这么大?6月份,中国社科院科考人员发布文章,提及青海黄河源头发现秦始皇当年派遣人员采药求长生的石料文物,这消息放出后引起不少专家的争论,纷纷开始讲述青海石刻是怎么回事。   一时间各执一词没有定论,结果到了9月16日,由考古团队认定,这些石刻确实是存于原址且保存完整的秦代刻石,这对于历史领域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本身并不在文献记录中。   在没有确认之前,很多专家以此推断青海石刻并非历史文物,但确认之后,不在文献记载说明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缺口,自然能够对补缺工作产生助益,确实给了科考人员不小的鼓励。   简单来说,石刻位于扎陵湖区域,目前探明的历史轨迹当中,隋唐时期有不少人于此通行,而有了这份石刻后,我们就可以获知整个旧石器时代,扎陵湖区域的人类活动情况。   因为其属于秦始皇求长生时期的文物,沿着历史脚步,明显可以得出当时秦朝人采药的范围一路扩展到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就更能锁定他们认知的昆仑仙山的范围。   从这一点来说,青海石刻在被多学科专家集中调研攻关后,已经成为补足秦代历史的重要媒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考工作由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跟青海当地研究院为主体。   直接抛开了根据过往经验做研究的模式,而是采取实地考察测量,进行科学实验,科考人员发现其刻字风格就是秦朝的篆文,且凿刻工艺为斜方入石刻制,这表明青海石刻确实是真的。   因为刻石本身的岩体风化特征无法伪造,其时代处于秦朝时期,且通篇存在关键词“采药”还有“昆仑”,这表明秦始皇求仙问药有了更多的文献记录,专家还给出了认定的科学依据。   这样的考古态度是值得认可的,而不是一开始的专家团队各执一词,完全按照文献记载评判青海石刻的真伪,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界早就逐步对考古学产生影响。   通过对石料材质的解析,并且根据刻痕附近的风化产物来推断,就足以排除现代工具的使用,另外就是秦朝篆文的标准文笔,再加上其以古代刻石手法展开,自然可以进行认定。   专家团队为此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争论三个月的石刻总算有了结果,不得不说,这次科考工作也是给考古界上了一课,不能将一切文物都归结为文献记载,而要实事求是。   反过来说,没有文献记载的文物,有可能正好就是历史缺口的地方,其历史意义会更加重大,毕竟这次石刻,足足引发了数个学界下场,像是古文字、考古、史学界等等专家都出场了。   结果各自都有专家看走眼,还是研究院出手才让事情尘埃落定,因此,希望有关行业的专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进而对自身的发言更加负责一些。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发布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成果和保护工作情况丨国家文物局

0 阅读:44
友绿聊历史

友绿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