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陈百强母亲姚玉梅在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去离世,享年85岁,该事引发

上善若水声 2025-09-17 11:11:06

2022年底,陈百强母亲姚玉梅在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去离世,享年85岁,该事引发持续关注。 家属在整理她的银行记录时突然发现一件从未公开的事,每个月10号,总有10万港币准时打入她的账户,从1993年一直到她去世,前后整整29年,合起来超过3600万港币,打款人没留名字,但这笔钱一分钱没动过别处,全用在请护工、交医药费、买日用品这些事上。 当年她身边的人没往深里想,就以为是陈百强留的遗产,只是数额大得有点吓人,而且实在太规律,不像一笔老早的存款,倒像是某人一直每月在给她发工资一样。 信息来源:据上游新闻公开报道(2022年12月) 到了2022年年底,这件事才被小辈无意中翻出来。 她侄女说,是银行那边打电话过来问户头转接的事,他们才注意到账上这些几十年的流水,从来没断过。 她说当时看到账单有点懵,老人的医保和低保都没这数目,而打款人那边也没留电话或地址,就一个模糊的境外账号。 那天晚上她翻了整个屋子的纸箱,才在一个装相框的木盒底下看到几封泛黄信封,最早的是1994年的,寄件地址写着澳门。 她说信很短,就是写了些“母亲身体可好”“转账已如期”“如有需要可再联络”等话,没有署名,但落款都有“Danny”,是陈百强的英文名。 她当时愣住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其他亲戚。 第二天她拿着信去问了以前照顾老太太的护工,对方说她其实早就知道这事,只是老太太从来不让她说出口。 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老太太过生日,收到一盒珍珠首饰和两件白色旗袍,卡片上写着“愿您日日安康”,下面还是那个“Danny”。 她说老太太每次提到儿子都很平静,只有那天晚上喝了点米酒后,一个人在屋外坐了很久。 她还记得老太太那晚反复念的一句话是,“他答应过的事,从来都不会忘”。 据资料显示,陈百强在1993年去世时,账户里并没有大笔遗产留下,当时他名下的房产也已归家属共同处理,没人提过还留有每月拨款这回事。 也正因为如此,这笔始终如期到账的汇款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困惑。 当事人称,他们猜测这笔钱可能和何超琼有关。 因为他们回忆起有好几年,老太太屋里贴着一张合影,是何超琼和老太太坐在一起,身后是鹤山院子里的白玉兰树。 老太太说照片是朋友送的,那朋友每年都会寄点东西过来,也会打电话问问身体怎么样,但她从没正面提过名字。 邻居反映,每年清明节前几天,老太太都会让人买几束白玉兰花,说是要摆给儿子看。 她说自己不会拜神拜佛,就愿意在儿子照片前坐一会儿。 她还常说,“我这命啊,多亏有贵人搭把手”。 2020年之后,老太太身体逐渐不太好了,但她的居住环境反而越来越好。 居委会王女士回忆,老太太住的那处院子后来加装了扶手、无障碍坡道,还有专门的花圃,常年种着白玉兰、茉莉和吊钟花。 王女士说,那几年她经常看到有一位穿西装的中年男性定期来看老太太,每次都会带点点心和信封,待一两个小时就走,也不太说话。 她后来好奇问过那是谁,对方只是笑笑,说是老太太老朋友的后人。 据当时的街道工作人员描述,老太太住院期间也有人全程照顾,有专人负责送饭、买药、签字,而且手续都办得很齐全。 他们当时还以为是高干子弟,后来一查,身份信息也没有特殊备注。 护工透露,老太太有次生病住进ICU,昏迷前还让人把白玉兰照片放在床边,说“他来了就知道我还记得”。 她说从未见过有人把朋友的孩子当成亲人那样记着几十年。 这些年来,关于这笔神秘汇款到底是谁的讨论从没停过。 也有说法是当年陈百强曾托人照顾母亲,可能留下了某种安排。 但更有可能的是,有人默默把这件事当作一种责任,从1993年做到2022年,中间没有一次断过。 目前暂无明确处理结果,当事人表示,他们并不打算深究这笔钱的来源,也不想公开太多细节。 她说,老太太已经走了,该说的、该做的、该还的,好像都已经有人替她做完了。 她也没想好怎么办,但觉得这个世界有些温柔,是藏在账本背后的。 信息来源:综合自上游新闻公开报道

0 阅读:0
上善若水声

上善若水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