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

牧童的娱论 2025-09-16 11:38:32

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起来,奇迹康复。而黎明也说到做到,兑现他的承诺。 黎明是当时华语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四大天王”之一,歌声温润,外形俊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发粉丝疯狂追捧。 就在这样风光无限的时刻,一场家庭巨变突然降临到他身上——父亲被确诊为肠癌晚期。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整个家庭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医生的结论很悲观,认为老人已没有多少时日。黎明站在病床前,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心如刀绞。 就是在那一刻,他在心底立下了一个沉重的誓言:“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 奇迹发生了。父亲在积极治疗下,病情竟慢慢好转,原本奄奄一息的人竟重新站了起来。黎明把这看作是上天的恩赐,既然许下了承诺,他就必须用行动去兑现。 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公益项目。 早在1955年,江苏南通曾爆发过一次小儿麻痹症的怪病,一夜之间有1680名儿童染病,脚跟不能落地、手臂无法伸直,许多孩子因此终身残疾。 后来,科学家顾方舟夜以继日地研究出“糖丸”疫苗,这才为全国儿童挡下了这一噩梦。 问题也随之而来:疫苗虽然有效,但在偏远农村,很多家庭连几毛钱的费用都拿不出,孩子们依旧吃不上。 黎明得知后,心中深受触动。他想到父亲的康复是生命的馈赠,如果能够让更多孩子免于病痛,那才是真正的善行。于是,他决定投身到糖丸推广和筹款的慈善行动中去。 从1993年开始,黎明发起了多场慈善演唱会。别人开演唱会是为了名利,他却把几乎全部的精力用在筹款上。短短三年,他奔波全国,前前后后开了近百场演唱会。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他常常在演唱中加入一些“噱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上演绝活表演——用脖子拧断钢筋,用喉咙顶弯钢筋。 这些高难度表演,每一次都让现场观众屏住呼吸,而他自己却冒着极大的风险。但黎明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额头上的汗水和身体的疼痛,最终会化作孩子们的一颗颗糖丸。 在一次大型慈善会上,黎明更是用尽心思。他特意修改自己的歌词,把原本深情的曲调改得轻快幽默,逗得现场的企业家们哈哈大笑。 气氛一旦活跃,钱包自然也松动了。为了调动更多善款,他甚至主动为几位女富豪创造机会:“只要捐30万,就可以和我同台合唱一曲。” 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果然奏效,不少富婆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烈非凡。黎明知道,这样的“表演”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无力负担糖丸的孩子。 靠着这种拼命的努力,黎明终于在三年间筹集到45万元。对当时的他来说,这笔钱并非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公益项目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启动资金。 黎明的影响力并不止于此。他还不断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国际组织加入到这场“糖丸拯救儿童”的行动中来。 他的声音跨越了娱乐圈,传到更广阔的领域。终于,在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两年后,他帮助筹得了高达350万美元。 这笔巨款,没有被中途截留一分,黎明把它完整地捐给了国家,用于推动糖丸的普及。也正是这份坚持和纯粹,全国约8000万儿童因此得以免费吃上糖丸,避免了小儿麻痹症的威胁。 如果说这已经是惊人的壮举,那么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动容。黎明在北京连开四场演唱会,票房火爆,收入高达1500万。 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用这笔钱扩展事业、投资电影或享受生活时,他却再次做出了让人震撼的决定——将1500万全部捐出,用于慈善项目。 没有犹豫,没有保留,他将金钱看得很淡,把承诺看得极重。 有人劝他:“黎明,你也要为自己打算啊。这样一股脑全捐出去,你不怕以后没钱花吗?”黎明只是淡淡一笑:“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够了。能帮助别人,比什么都值。” 他的善举一度引发广泛报道,许多媒体称他是“行善歌王”。但黎明自己却从不张扬,他不愿把善举当作宣传的工具,只是默默地坚持。 他知道,父亲的康复让自己赢得了一个兑现誓言的机会,而这份机会也让无数孩子远离病痛。这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从1993年那一刻起,黎明的行善之路便从未停下。

0 阅读:377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