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历史上其他大国暴力崛起,中国真的能做到和平崛起吗?其实,九三阅兵让美国感受到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9-16 07:50:22

对比历史上其他大国暴力崛起,中国真的能做到和平崛起吗?其实,九三阅兵让美国感受到代差式碾压之后,我们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美国已基本放弃军事冒险冲动,只是有点不情不愿。 说实话,如果我是美国人,我也肯定不甘心。因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罗马帝国的铁蹄到大不列颠的炮舰,从美利坚的“天命论”到苏联的红色扩张,权力转移从来都是以暴力为媒介。 无论是新兴大国崛起,还是守成大国嗝屁,往往都需要真刀真枪干一场,不杀个山穷水尽、血流成河,肯定不能行。当年,英国人跟美国搞交接之所以未动刀兵,说到底是盎撒一家亲。 但美国现在如果一枪不放就撤了,就相当于不战而降,史书都不知道咋写这事。要知道美军还有180万军队,近800个海外军事基地。还有11艘航母,近300艘军舰,总吨位超370万吨,空军现役飞机近5000架…… 说实话,美国能遇上中国这样强大而又文明的对手,是美国修了250年的福气。因为在崛起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一种以战略克制、经济融合和道义叙事为特征的“止戈之礼”,并给予了美国足够尊重。 按照以前的历史剧本,新王崛起发展到旧王70%的实力时,双方早就打成一团了。而且新王总是倾向于冒险。但我们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哪怕工业产值占比全球35%以上,是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我们都没有横眉冷对过美国。 但我们并未通过直接挑战美国来确立地位,而是选择了“斗而不破”的策略:既有南海对峙的强硬,也有中概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融合;既有绕行美国西海岸的军力展示,也有“太平洋容得下两个大国”“中美合作是主流”的话语安抚。 一直以来,我们只有在被攻击的时候,才会进行坚决反击。反击之后,往往又会释放友好信号,帮美国挽尊。这种“该对付就对付,该做生意就做生意”的悖论式互动,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竞争范式。 中国虽然拥有强大的工业产能,哪怕出现了美西方所说的“产能过剩”,我们也没有将其导向战争与扩张,而是选择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转化为全球基建,造福世界,将“大炮与黄油”的经典抉择转化为“基建与共赢”的新型方案。 就本质而言,这种选择无疑是一种自我克制的高维度文明表现:宁愿自己承受内部经济调整的阵痛,也不将危机转嫁给他国。其实,这种过剩力量是非常危险的,但我们却谨慎地封印了这种力量。 但和平崛起并非天真的幻想,而是以强大实力为后盾的战略选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任何强国的崛起能离开战争”的历史教训,因此“积极备战”本身就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以战止战”。 但中国式和平并非软弱的和平,而是有能力选择战与不战的王者和平,这正是中国与历史上其他被迫和平国家的本质区别。美国深刻明白与中国开战的代价,毕竟50年代就在朝鲜半岛干过一场。我们也明白重蹈历史覆辙的风险,所以始终坚持“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相互威慑下的默契,让双方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王不见王”格局。以至于双方博弈既非热战,也非冷战,而是一种相互制约的竞争性共存。而这也让美国强硬派始终无法在其国内形成有效合力,无法将资源和力量全部投入到东亚方向。 然后,美国国内的鸽派和鹰派就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种想法:只要美国不侵犯中国,中国就不会主动找美国麻烦,哪怕美国衰落,被迫转向本土防卫,中国也不会落井下石,侵犯美国利益。 在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今天,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启示或许就在于:真正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可以做什么,更体现在可以选择不做什么。真正的强大不仅要有征服他者的能力,更要有克制自我的智慧。 这种“止戈”为“礼”的和平崛起,无疑是人类文明最为宏大的历史实验。它证明了大国崛起无需伴随血腥厮杀,和平崛起也并非乌托邦,而是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0 阅读:244

猜你喜欢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