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心,如果蒙古靠不住,俄方有备胎。这话说得不重,但分量却重得很。 最近中俄蒙三国挺热闹,9月2号刚在北京签了能源管道的合作备忘录,中方是东道主,蒙古总理也亲自来了,表面看三家凑一块儿推进项目,挺和谐。 签字仪式上三国元首共同见证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号称每年能给中国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一签就是30年,场面搞得相当隆重。 可谁能想到,签完没几天,俄罗斯就偷偷找中方的油气技术人员聊了,话不多却分量十足:要是蒙古那边靠不住,俄方早备好了替代方案。 而俄罗斯敢说这话,底气也是足足的,他们已经敲定把现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从每年380亿立方米提到440亿,远东管道也从100亿扩到120亿,这两条线都不经过蒙古,相当于给中国能源供应上了双保险,更有意思的是俄气总裁米勒早就放话,给中国的气价客观上低于欧洲,一边给甜头一边留后手,算盘打得够精。 其实,这不是蒙古第一次让人操心了,几年前中俄东线管道就绕开了蒙古,当时他们一会儿想抱西方大腿搞“第三邻国”政策,一会儿又狮子大开口要高额过路费,结果把自己作成了局外人。 这次好不容易争取到过境权,俄罗斯转头就亮备胎,显然是没忘记前车之鉴,毕竟对中国来说,每年161.4亿立方米的进口量(2025年1 - 5月数据)还在以29.4%的速度增长,稳定供应可比什么都重要。 俄罗斯这手一石三鸟玩得挺溜:既给中国吃了定心丸,又敲打蒙古别耍花样,还顺便展示了自己在能源棋局中的主动权,毕竟欧洲那边正忙着摆脱对俄依赖,亚洲市场对俄罗斯越来越重要,他们计划2025年继续增加对华油气出口,既要新管道的增量,又不能丢了现有渠道的保障,这种谨慎不无道理。 蒙古夹在中间其实挺尴尬,这次项目能谈成,据说三国在利益分配上磨合了快十年,光是过境费怎么算就扯了无数次皮,现在俄罗斯明着说有备胎,等于警告蒙古别漫天要价,不然可能再次被绕开,要知道500亿立方米的过境流量,对经济不算宽裕的蒙古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说到底,能源合作从来都是利益和风险的平衡术,俄罗斯的“备胎论”看着直白,实则是大国博弈的常规操作,既想推进新项目共赢,又得防备意外风险;对中国而言,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总归是好事,不管管道走哪,稳定低价的天然气才是真格的,蒙古要是聪明,就该借着这次机会展现靠谱姿态,别再犯当年的糊涂账。 这场看似简单的表态背后,藏着能源地缘政治的深层逻辑,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准备,俄罗斯亮备胎不是不信任,而是成熟合作该有的风险意识,毕竟天然气管道埋在地下几十年,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心
世界聚焦点
2025-09-15 10:45:45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