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的最新消息来了!9月12日,美国官方通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率领美国代表团于下周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第四轮经贸谈判。 2025年5月,日内瓦的谈判桌上,中美曾达成一项里程碑式协议:双方同意建立常态化经贸磋商机制,并首次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 这一成果背后,是中方以稀土出口调控为筹码、美方因国内通胀压力被迫让步的现实。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美方代表团曾私下抱怨“中国把谈判节奏卡得死死的”,但面对国内核心通胀率已飙升至2.9%的数据,白宫不得不选择妥协。 转折点出现在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将针对中国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问题的301调查豁免期延长至11月29日。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特朗普政府的缓兵之计”——彼时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刚裁定其加征关税措施非法,而国内农民因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大豆集体抗议,白宫急需通过谈判转移矛盾。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喊话中国“把大豆订单增至四倍”,却绝口不提取消已加征的20%芬太尼关税。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暴露了美方内部的撕裂:财长贝森特主张务实谈判,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仍在叫嚣“技术封锁”。 中方的应对堪称精准。当美方试图将大豆议题强塞进谈判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仅用15个字回应:“具体问题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这背后是五年布局的底气——中国已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建立稳定的大豆供应链,2025年1-8月从南美进口量同比激增47%,彻底打破美国农民“独家供货”的幻想。 与此同时,中方在谈判清单上明确划出红线:取消芬太尼关税、放宽半导体出口管制、恢复航空设备正常供应。这三项诉求直指美国痛点——波音公司因中国暂停采购损失超80亿美元订单,英伟达芯片出口受限导致其股价年内腰斩。 谈判地点的选择同样暗藏玄机。马德里作为中立第三方城市,既避免了美方主场优势,也防止中国被贴上“施压者”标签。据西班牙《国家报》披露,双方代表团已提前两周秘密接触,中方由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打前站,与美财政部、商务部官员进行了三轮技术性磋商。这种“先摸底再正式谈”的策略,与2025年7月斯德哥尔摩谈判时的“突然摊牌”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谈判桌上最大的变数仍是美国国内政治。特朗普为应对大选压力,近期连续打出两张牌:一是免职美联储理事库克,试图通过操控货币政策稳住选情;二是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挑衅,试图用地缘冲突转移公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但这些动作反而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9月10日,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3.2%,创下2024年以来最大跌幅。 距离马德里谈判仅剩一周,双方代表团仍在就议程细节拉锯。中方坚持“先解决核心关切再谈其他”,美方则试图将稀土供应、社媒监管等议题捆绑进协议。 但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最终能否签署书面协议,这场谈判都将重塑全球经贸格局:若美方继续坚持“零和博弈”,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与欧盟、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冲风险;若双方能找到利益平衡点,则可能为持续五年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 这场博弈中,最耐人寻味的或许是中国代表团的一组数据:过去三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下降62%,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3.8倍。当美国政客还在纠结“谁先让步”时,中国企业早已用脚投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你认为中美第四轮谈判会成为转折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
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的最新消息来了!9月12日,美国官方通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现象研析所
2025-09-14 16:37:21
0
阅读:171